(原标题:信息泄露无小事 莫做歹人“替罪羊”)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似乎都在网上“裸奔”刚买了房多家装修公司就找上门来小伙伴们是不是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上游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泄露几张照片竟会让你负债累累近日,晋安区检察院审查一起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盗窃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吴某在酒吧喝酒玩乐时发现被害人黄某遗忘在包厢内的手机,便起贪财之心将黄某手机盗走,之后将手机解锁后盗取支付宝余额,又利用黄某手机相册内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照片,向某金融APP贷款,陆续贷款三次,所贷的钱全部用于个人挥霍。检察官提示:如今,手机存储空间越来越大,身份证、户口簿等各种重要资料的照片有时会存在手机上,以备不时之需。然而手机一旦被盗,这些重要信息也会被他人做不法之用。因此,应谨慎使用这类照片,上传使用之后,也应及时删除。手机锁屏密码、指纹密钥等安全保护也需设上,莫让心存不轨之人轻易得逞。骚扰电话不断缘是个人信息被“卖”

2019年1月5日,公安民警在检查某装修公司时,在该公司办公室内发现374张A4纸,上面记载有公民姓名、联系方式、购买房产等隐私信息,且在该公司电脑内发现多个列满个人信息的电子文档,经查系公司领导常某用非法手段购买,后发送给公司员工用作精准推销公司的装修业务。检察官提示:我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谨慎提供重要的个人信息外,面对有可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或者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的时候,千万不能轻视,及时报警以免遭受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不要为了牟私利,非法提供、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意识匮乏成不法分子“替罪羊”


2019年2月底,朱某在福州某广场内参加老年人保健品推荐活动时,被诱骗办理了一张工商银行卡和U盾,并交由犯罪嫌疑人杨某使用。杨某承诺事后给朱某500元人民币好处费,却没有兑现,案发后,经犯罪嫌疑人杨某证实该卡被用于非法洗钱。检察官提示:身份证、护照等重要证件具有法律效力,银行卡、存折、U盾等直接关系个人财产安全,随意出租、出借自己的重要证件,易被不法分子用作非法活动,最终成为他人金融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的“替罪羊”。晋检君防范小贴士1.快递单、车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应涂改或撕毁处理后再丢弃。2.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3.在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上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和隐私照片。4.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和微信上各种需要获取隐私权限的测试游戏。5.尽量不在免费WiFi环境下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免费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文案/编辑 吴银美 叶枫

本文来源:福州检察之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