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与婆婆家相隔“一碗汤”的距离,为什么她为此感到崩溃?)

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婆媳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保持一碗汤的距离。26岁的周小姐家与婆婆家相隔数百米,刚好是送一碗汤未凉的距离,但她入住新家这几个月来,却因为婆婆天天来送汤做饭,而感到崩溃。与婆婆家相距几百米21日下午,得知婆婆仍在自己家里,周玥赌气地说自己加班,便和闺蜜去公司附近的解放碑步行街逛街吃饭去了。22日,周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入住新家半年多来,自己没有感觉到新婚的甜蜜,更多感觉是婆婆过度介入生活后的崩溃。周玥的新家位于冉家坝龙湖紫都城,婆婆家位于松石大道的自由港湾小区,两个家之间仅相隔数百米。周玥说,当初选婚房的时候,是婆婆极力主张购买的此处。周玥说:“婆婆觉得,两个家离得近,到时候可以互相照应,加上婆家首付出得比较多,我也就同意了。”周玥还说,其实她心里原本还有更心仪的小区,但自己也没有再做争辩。婆婆经常从早待到晚周玥说,今年2月,她和老公终于搬进了新居,但搬来以后,已退休的婆婆(公公还未退休)就天天过来。周玥说,几乎每天早上7点多,婆婆就会拎着早饭过来,等二人吃了早饭去上班,婆婆就会回家或是待在新家收拾屋子。到了晚饭时间,婆婆和公公会一起过来,二人会拎着从自家煲好的汤,再现炒两个菜,等一家人吃完晚饭后,婆婆会把屋里收拾一遍,公公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二人会待到大约晚上九点左右再回家。“我有时候想早点洗澡回卧室休息,也觉得不太好,只有在客厅干坐着。”到了周末,婆婆也会像平常一样过来,“我们有时候想睡一下懒觉,但因为婆婆拎着早饭到了,也只得硬着头皮起床。”丈夫说她不肯惜福周玥说,她也很感激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婆婆的每天光临,让她感觉毫无私人空间可言,“我现在每天听到门钥匙一响,心里就开始紧张。”周玥说,她现在有时候宁愿在单位吃晚饭,也避免自己回到家就要面对婆婆的尴尬。今日(22日),周玥的老公沈先生在电话里却说,自己从小和老妈生活在一起,到了大学去了外地读书,恋爱后又搬出去租房住,老妈就一直很挂念自己,所以这次选婚房才会选得这么近。“我妈对我们照顾得多好啊,包揽了所有家务,我觉得她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周玥的同事兼闺蜜夏琪琪则认为,婆婆偶尔来是可以,但天天来的话,换哪个儿媳都会觉得不自在的。周玥最后告诉记者,她现在压抑得想要搬家甚至回娘家住。市民观点陈女士 (31岁 女 教师):绝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我认为婆媳最近的距离是同一个小区,但绝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周末节假日聚聚即可,要保证年轻人和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当然,年轻人必须要独立,不能又想享受着老人洗衣做饭带孩子等照顾,又嫌老人干涉他们的生活,这就有点不知足,不懂得感恩了!我婆家在东北,我们在重庆定居,只有过年或者暑假才回去。两个孩子照顾起来确实很累,也设想着有婆婆在自己会轻松很多,可又一想婆媳关系以及育儿观念的冲突,这种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生活状态挺好的。蒋先生(29岁 男 销售):同一城市最好吧我和我媳妇住在渝北区,我爸妈住在大渡口,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是距离不远不近,这可能是最好的距离,想念的时候去探望,平时又都有空间,不然我老妈天天来家里视察到我和媳妇吃夜宵的样子,肯定要大发雷霆了。张彤(35岁 女 设计师):同一屋檐下最不舒适我公公婆婆从去年搬到我家来一起住,现在家里五口人,早上抢厕所,晚上抢电视,我现在天天晚上都主动加班,等家里老老小小都睡了,我再图个清净,获得一些自我空间。专家点评:婆媳之间的距离其实是心的距离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陈志林说,婆媳之间住多远算最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这个距离的计算方式无法衡量,只能看婆媳之间本身的相处模式,以及二人心与心的距离。“但是要说最容易闹矛盾的,还是同一屋檐下的零距离。”陈志林还说,婆媳之间,不管相隔远近,不住在同一屋檐下仍为最佳,因为在同一空间朝夕相处,很容易变得随便,可能哪一句话不对,就伤了对方的心。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END——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薇 实习生 秦小雅


本文来源:慢新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