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艳)目前“水立方”冰壶场地改造工程已进入核心阶段。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冰壶比赛场地区、运动员更衣室、看台区域等均开始改造,机电改造也在顺利推进中;预计冰场可转换结构将于7月底全部搭建完成。今年11月这里将举办国际冰壶赛事“首秀”,对冰上功能进行检验。
2018年12月26日,国家游泳中心启动了从“水立方”向“冰立方”变身的冬奥改造项目。同时,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新建“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供冬奥会期间观赛人群体验冰壶运动,并将在赛后服务于推广冰壶运动及群众冰上健身。
根据改造方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壶赛事场地设置在“水立方”比赛大厅中部,不仅保留了水上功能,还通过搭建转换结构面层、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布置形成4条标准冰壶赛道场地。同时,升级比赛大厅的空调除湿、体育照明、建筑声场、机电设施等系统,达到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标准。为保证观赛需求,冰壶场地东西端将搭建1470个临时坐席,加上冰壶场地南北侧现有的3128个固定坐席,届时能容纳4598位观众现场观赛。
作为新建设施,“冰立方”的冰上运动中心包括一个183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四条45米×5米的标准冰壶赛道。该建筑地面设置三个“水滴”构筑物,既是建筑出入口,又可实现冰上运动中心的自然通风,提高建筑物内的空气质量。据了解,冰上运动中心与国家游泳中心主场馆间建设有地下通道,方便游客往返于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充分享受“冰水双驱”双奥场馆的双重乐趣。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完成后的“冰立方”不仅功能增加,更将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升级,增加膜结构空腔自然通风,夏季开启自然通风降温,冬季蓄能降低场馆热耗,“场馆群智能管理系统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变化,确保任何热负荷条件下,冰壶赛道冰面温度达到零下8.5℃,冰面以上1.5米处温度保持在10℃,看台温度16℃-18℃”。
目前“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工程即将进入结构施工阶段,明年二季度将建成达到使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