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和田7月16日电(许珠珠)“北京援疆干部不远万里来到和田,为我的家乡带来巨大的变化,我要以感恩的心加倍做好服务工作。”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司机阿卜杜艾海提·司马义说。
今年52岁的阿卜杜艾海提·司马义是土生土长的和田人,1985年进入和田地委办公室担任司机,为人质朴、工作认真,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艾”。
1997年,全国援疆工作启动,老艾被选派给援疆干部人才开车。二十年来,北京援疆干部人才和领导轮换了九批,老艾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历届北京援疆干部的信任和称赞,成为京和两地20余年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图为北京援疆指挥部司机阿卜杜艾海提·司马义。
没有比现在更幸福的生活
“北京对外的大力宣传,使得和田这座沙海孤岛名声远扬。”老艾告诉记者,过去太闭塞,这里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机场每周只有三个航班,来往的人个个都能叫出名字。
自2010年北京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和田的航班逐渐增多。2015年,“京和”号旅游专列开通,进一步加大了和田大门的开放力度。
“和田大枣、核桃、葡萄干、无花果……通过北京援疆干部在内地各大超市、地铁、步行街等公共场所进行的宣传,我们的农副特产都已家喻户晓,农民也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老艾高兴地说。
由于工作原因,老艾几乎跑遍了和田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从医院到学校,还是从工业园区到村委会,北京援疆的印记老艾都看在眼里:“可以说,一市三县的每家每户,都是援疆的受益者。”
“医院、学校、影剧院、图书馆、自来水厂、新房子……援疆干部抛家舍业,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到这里,老艾眼睛湿润了,哽咽地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北京对我们的大力帮助,现在过上了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图为司机老艾与村民聊家常。
真心真情做好服务
20多年来,北京在和田援建的工程项目有几百项。老艾有个习惯,每次跟援疆领导一起下去调研,都会详细查看施工牌,把相关信息记在脑子里,久而久之,他成了北京援建项目的资料库和活地图。
有时援疆领导问起一些过去项目的情况,老艾马上会把项目的位置、建设时间、投资情况和施工单位说得清清楚楚。老艾说:“记住这些内容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领导,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来自北京的温暖和帮助。”
“大家越是对我信任,我就越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老艾普通话讲得好,出门在外,兼顾司机和翻译。每当援疆干部谈起老艾,无一不翘起大拇指,称他为“和田通”“活地图”。
图为司机老艾与村民聊家常。
民族团结一家亲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是老艾最爱听的一首歌。他说:“各民族之间就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老艾也鼓励两个儿子从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他满脸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孩子们也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特别骄傲。”
这么多年来,老艾服务过许多援疆干部,大家都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兄弟,每逢节日,大家就会相互问候,听着大家暖心的话语,老艾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老艾说:“若是没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没有援疆干部的真情付出,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后,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尽心尽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远离家乡的援疆干部在和田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