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痛心!又有4名医生猝死!从疲劳到猝死仅6步之隔,赶紧自测!)
来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医学界
编辑:周霓实习生:钟子玥、胡莎
编审:李薇监制:胡武龙
近日,朋友圈不断刷屏了一则又一则关于猝死的新闻,悲剧不断上演,让人痛心......7月11日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任医师徐灵敏透露:沪上一著名三甲医院,一位优秀的博士医生被发现猝死在卫生间。
医疗界失去3位青年才俊
在上海这位年轻的医生猝死之前,短短10天内就已经有3名医生猝死。
7月4日下午3时,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肖育众,因劳累过度出现心源性猝死。
7月5日,“数据科学家快报”通过微博发布了肖育众去世的消息,并透露,他留下了一个刚刚7天的小娃娃。
网友不禁感慨:天妒英才!
肖育众,2017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读博时就很突出,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
博士毕业后,被湖南大学聘为副教授,年底调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任副教授。
如今,在湖南师范大学网站“师大人物”版块还能看到一篇《肖育众,我与实验室有个约定》的文章。
这篇发表于2012年3月的文中写道:星期六早晨,对大多数人来说正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时候,肖育众还是选择留在实验室里。用肖育众的话来说,因为“星期六实验室照常开放”。
就在肖育众发生意外的5天前,还有一位博士生也发生猝死。6月30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师王辉博士不幸离世,年仅32岁!
在王辉医生去世前两天,6月28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也失去了一位青年医生,他叫张恒伟,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因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年仅48岁。
青年猝死已不罕见
不得不说,每隔一段时间这样的事情就会发生一件,每一件都让人触目惊心。
4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江涛博士、副教授、医生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0岁。
2018年10月11日上午8时左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青年教师赵艳云在华中科技大学听课时突然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中提到:中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约6成的人处于过劳状态。
更可怕的是,各种重大疾病的发病年龄,也都在提前。
据抗癌协会数据统计:我国癌症发病年龄提前了15年~20年,原来50岁~80岁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如今已经提早到了35岁~55岁。
年纪轻轻为什么会患上大病?大概是想爱惜身体却又做不到。
有人加班到凌晨四点,有人凌晨四点就要起来上班。
而许多白领,需要24小时开机待命,即使出去旅个游,也会把电脑放进行李箱。
而这些不幸离世的青年学者猝死的原因多是因为熬夜工作学习。众所周知,从事科研工作压力大,透支身体仿佛成了必备项。
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延庆解释,熬夜不会直接引起猝死,却是猝死一个很重要的诱因。长期熬夜,会造成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身体会优先把血液供给大脑等重要器官。
这样,供血不足的心脏就会处于缺氧状态,容易引起心电生理紊乱,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还继续熬夜,心脏最终会不堪负荷,容易引起心动过速导致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
上文提到的三位医生的去世,都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其中两位明确是心肌梗死,肖育众据称是心源性猝死,而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突发心梗?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恰当的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导致疾病趋向年轻化。
心肌梗死多与吸烟、肥胖、高血糖、高血脂、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有关;长期熬夜、精神紧张,也是导致心梗的高危因素。
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胸痛、胸闷、冷汗等,尤其是在熬夜和过度疲劳后出现上述症状,更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在此特别强调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原则:
发现怀疑是心梗的患者后,应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与医院、急救站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后送医院。
降低心梗危害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到医院救治,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就能够挽救大量濒临坏死的心肌组织,降低心衰发生率与死亡率。心梗后要求在4-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12小时进行溶栓或支架治疗。
如何预防突发性猝死?
腰酸背痛、身体发沉、精疲力竭……从疲劳到猝死,仅仅只有6步!
轻度疲劳
身体发沉
精疲力竭
身体有恙
疾病缠身
突发猝死
如果持续疲劳超过6个月,休息不能缓解,同时还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症状,应随时告诉自己——“我要休息!”。
6招教你缓解身体疲劳
1. 眼睛酸:
打个哈欠
二附院眼科主任医师游志鹏介绍,刺激泪腺分泌泪液,湿润眼睛,可以缓解因干涩而引发的各种不适。打完哈欠后,还可以闭上双眼,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柔按压眼球20秒,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刺激分泌物排出眼睛。
2. 腰酸背痛:
伸个懒腰
使全身大部分肌肉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带走肌肉中的代谢产物,消除腰背甚至是全身的疲劳感。
3. 肩颈紧张:
绕手臂
将双腿分开与肩平行站立,双臂以肩为轴向前绕10圈,再向后绕10圈,连续做3~5组。动作幅度要大,可由慢至快,每次转换方向时要间隔几秒钟,以减少对肩部的冲击。
4. 大脑疲劳:
深呼吸
大脑疲劳主要是由于用脑过多,供能不足。主动地深呼吸能把更多的血液输送给大脑,增加脑部营养物质的供给。
5. 双腿胀痛:
平躺举腿
不枕枕头平躺在床上,将双腿举起搭在墙上,尽量使腿和身体成90°,保持5~10分钟,可以缓解血液长期充于腿部所带来的损伤,减轻酸胀感。
6. 胸闷:
做扩胸运动
伏案久了就会感觉胸闷气短,工作也提不起劲,这时应该起身做扩胸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心肺供血氧能力,减轻肺部压抑感,还能防止胸椎侧弯。
希望更多年轻人,
记得吃每一餐,记得多锻炼身体,
记得少熬夜,
记得多主动关注身体变化,
发现不适,及早就医。
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