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些下饭菜,吃多了会损害身体器官,偏偏很多人喜欢吃它)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准都变好了,我们也会经常去饭店了,很多人这个时候会点一些菜,吃起来是不错,吃过还想再吃,却有人因会食醃制类食品,造成的了癌。
我是八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虽然刚刚好赶上改革开放,条件各方面稍微好了点,但是在南方偏僻的农村,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过著上餐吃饭,下餐可能就是喝粥的日子。小时有这样特别深刻的印象,那时,餐桌上清一色吃的都是自己醃制的咸菜,肉类只能等到一些大的节日才有机会吃上一顿。因为醃制类食物在醃制过程中,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然后产生过多的亚硝酸盐,除了亚硝酸盐会致癌之外,这些醃制类食品的草酸等会堆积在人体内,与钙质相结合之后变成草酸钙,引发结石,会增大癌症概率。如果是醃制蔬菜的话,蔬菜体内的维生素C容易被破坏,经常食用的话,人体缺少足够的维生素C的话,很有可能引起结石,会增大癌症概率。
虽然肉类匮乏,就是有也没钱买,作为80后,还是要感到庆幸的是,由于改革开发,物质也慢慢丰富起来了,一些小卖部都会卖一些外地来的醃制品,慢慢丰富人们餐桌,不再像以前一样就单一的咸菜泡水吃饭了。其中就有这个榄角,小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反正很咸,放点姜和油一炒,香喷喷的,一块就能送一碗饭,比咸菜好吃很多,曾经是农村里面家家户户最常吃的一种菜。
人均亚硝酸盐摄入量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及水体污染情况不同而波动较大,每日平均摄入量约为1.5毫克。由于摄入食物还含有仲胺(如脯氨酸、羟脯氨酸、二甲基胺等),因此可能在胃中形成亚硝胺。在烟叶的烟雾中也检出了亚硝胺。腐烂的蔬菜、醃咸菜、醃咸肉和咸鱼、隔夜剩菜等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胺,长期食用易诱发癌症。
豆豉,这也是农村人餐桌上比较常吃到的一种菜,它和榄角对比,是各有千秋,每个人的喜爱也不一样。以前家里会买一大碗豆豉,父母偶尔会剁点肉丁一起炒,这就已经算很奢侈的了,一上桌,我们就专挑里面的小肉丁吃,满满的豆豉香,现在想到都留口水。
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有这个咸鱼吃,那时,没有健康不健康的说法,只知道咸鱼就是肉,而且比肉还好吃。有时,父母会买上半斤或者一斤,搭配点姜蒜炒一下,咸鱼本身很咸,但是为了能多吃几天,还会再放多点盐。炒出来的咸鱼,远远闻到就流口水,吃饭时总会埋怨父母煮的饭不够,越吃越想吃。
另外,硝酸盐类经细菌的还原作用也易变成亚硝酸盐。胺类存在于食物和人体中,如海鱼中含有相当数量的二甲胺、三甲胺和氧化三甲胺等,墨鱼、鲱鱼、干鱿鱼等都含有仲胺。胺类的前身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磷脂等有机化合物,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可产生胺类。肉类一般都含有脯氨酸、腐胺等。有些地方产的玉米、薯类、面粉等食物中,也含有不同含量的仲胺类物质。
时过境迁,虽然这三种食物到今天都一直还有卖,但却被灌于不健康的致癌食物,偶尔还会买上一点回味一下,但是味已经不是那个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