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唏嘘!她与陌生男人结婚,还倒贴了45万!只是为了买……)
当晨报君还在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拼命工作攒钱交房租的时候有人已经腰包鼓鼓准备买房了晨报君那叫一个羡慕啊

但是开心不过三秒我们都知道要想在上海买房光有钱那可远远不够,你还得有购房资格,如果没有,那就乖乖等吧,等到你有购房资格再来!但是有人她就是不愿意等啊,于是一糊涂,歪主意就爬上心头来了!找个上海人来一场“假结婚”不就都解决了吗?

没错,这位想买房想糊涂了的就是下面这位陈女士。为了买上海宝山的一套二手房,她跟上海一陌生男子“假结婚”,结果婚后房子没买了,还倒贴进去45万,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事情呢,要从2016年10月底说起,当时陈女士想购买位于宝山的一套二手房,经某中介公司介绍,与出售方刘先生签订《房地产买卖协议》,约定总房价款为455万元,并约定陈女士保证在签署协议时具备购房资格。第二日,买卖双方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合同特别告知载明了相关限购政策,并约定不符合限购规定的一方需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同日,陈女士与中介公司签订《包装过户特别协议》,约定陈女士支付中介公司“包装费”18万元,由中介公司负责为陈女士包装过户并承担包装失败导致过户不成功的一切后果。

协议签订后,陈女士就开始掏钱啦,她实际支付出售方刘先生第一笔购房款137万元,并支付中介公司包装费5万元。那人钱财替人消灾,中介公司很快就给陈女士找来了一位上海市户籍且名下无房的单身居民金先生。这位单身又无房的金先生也很配合2017年3月就与陈女士登记了结婚。“婚后”的陈女士那叫一个满心欢喜,她以为自己具备了这些条件,现在就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在沪购房了,于是便开始积极办理贷款等事宜。

但是坏消息总是来得太快陈女士被相关部门告知,因她无法提供其个人满5年社保或满5年个税证明,所购房屋的房产证上必须登记有“配偶”金先生的名字。

在自己全款支付的房子上加上一个陌生男子的名字?这陈女士可不干了,于是决定放弃继续交易。购房失败的陈女士一纸状书将出售方刘先生和中介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解除交易过程中签订的全部协议、拿回137万元首付款和5万元包装费,并要求刘先生和中介公司赔偿自己购房损失和违约金。

与此同时,卖方刘先生也委屈起来了,明明说好你要买这房的,现在你说不买就不买,害得我的房降了45万元,你必须赔偿我!原来刘先生的房屋市场价由原来的455万元降为401万元。刘先生说签订合同时并不知道陈女士系限购对象,两份合同中都明确约定了限购事宜及相关责任,陈女士隐瞒事实情况系陈女士违约,其应当自行承担相应后果。

此外,刘先生还提出反诉,要求陈女士赔偿因其违约造成自己房屋延迟出售的房屋跌价损失54万元。另一起案件中,中介公司辩称,包装过户系陈女士和中介公司协商一致的约定,中介公司实际也已经帮陈女士取得了购房资格,至于产权人登记的问题,中介公司也向陈女士说明过,不能直接登记在陈女士一人名下。最终,买卖合同未能继续履行是因为房价下跌,陈女士不愿意继续购房。

上海宝山法院对两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经审理后,上海宝山法院判决解除了双方之间的房地产买卖协议及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并判决刘先生返还陈女士购房款137万元、陈女士赔偿刘先生房屋差价损失40万元。

而陈女士和中介公司之间的特别协议目的在于规避上海市住房限购政策,使得本不具备购房资格的陈女士获得购房资格,其内容妨碍了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共利益,应属无效。中介公司收取的5万元包装费为基于非法目的而收取的报酬,应认定为违法所得。为维护公共利益,促进房地产市场管理秩序规范,上海宝山法院决定对中介公司收取的5万元包装费用予以收缴。

至此,这一“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假结婚”购房案终于落下帷幕,陈女士和中介公司均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后晨报君不得不提醒各位假结婚看似简单,可以多购房屋,但是实际生活中是存在很多风险的。要知道结婚也好,离婚也好,结了就是结了,离了就是离,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没有真和假的说法!所以不要再以身试法,否则终将以悔恨收场!最后请收好下面这份“忠告贴”为买房“假结婚”,有下列4种风险1、假结婚的婚姻效力。当事人之间认为自己是假结婚,但是在我国的法律层面并不存在所谓的假结婚,假结婚的男女双方是通过同样的结婚程序来履行的,因此婚姻的效力是真实存在的。

2、假结婚后财产发生变动。如果双方办理的是真的结婚证,则购房行为发生在婚后,理论上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若离婚时对方提出分割财产的要求,则实际购房人的利益有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

3、假结婚后存在离婚难的风险。我们国家《婚姻法》明确规定婚姻自由,如果结婚购房后,对方拒绝离婚,则实际购房人可能还要通过司法诉讼等方式才能达到目的,不仅浪费时间金钱,同时也会给当事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4、假结婚涉及刑事犯罪。如果双方办理的是假的结婚证,则很可能涉嫌触犯刑事犯罪,一旦被查处,相关人员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那将更加得不偿失,追悔莫及。

下次想动歪脑筋时拿出来好好瞅瞅告诉自己别犯傻!

来源|新闻晨报(shxwcb)综合自周到APP(记者|叶松丽 胡明冬)、部分图片源自宝山法院编辑|杨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