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廊坊“网红”因为这事儿,登上河北电视台!(附视频))
明天是7月12日 周五 晴23°~34℃限行3和8
在廊坊市清泉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有一个特殊的团队——检漏组,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每个夜晚巡查市区供水管网,
用耳朵听地下管网哪里漏水了,
他们的专业名称叫作“听漏工”,
还有个形象的名字——“管网医生”。
近日,他们登上了河北新闻联播“今日最网红”,
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份特殊的工作。
2018年12月4日,本报曾以《隔土听音探管网》为题,报道过这个团队,当时就引发了众多人关注。
(2018年12月4日具体报道↓↓)
隔土听音探管网
在廊坊市清泉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有一个特殊的团队——检漏组,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每个夜晚巡查市区供水管网,用耳朵听地下管网哪里漏水了,他们的专业名称叫作“听漏工”,还有个形象的名字——“管网医生”。11月27日晚,记者跟随市清泉供水工作人员体验检漏工作。
听音辨位为管道诊脉
听音杆、多功能漏水探测仪、数字地下管线探测仪、数据分析系统、手电筒、井钩,这是检漏组的设备。11月27日晚11时,气温-1℃,路南、路北营业所检漏组成员王建成、刘艳杰、刘晟全、何予森4人带上设备准备出发了。
“按照计划,今天我们准备去新开路检查。”王建成说。车很快到达了新开路与光明东道交口。“我们的工作就是用耳朵隔土听音辨位,诊断出地下管网有无漏水点以及漏水点的确切位置在哪儿。”王建成介绍。
由于供水管网都深埋在地下,路面沉降、施工破坏、房屋拆迁、管网老化等都会引发漏水,每时每刻都有一些自来水白白流走,十分可惜。8月,市清泉供水公司重新组建了检漏组。路南、路北营业所测漏班组负责市城区管网,全长约300公里,每周4次检查。
“我们主要检查主管道和过路管线、污水井是我们重点检查对象。”王建成说。正说着,何予森用井钩打开了一个井盖,刘晟全拿着听音杆,蹲下侧耳倾听,“没什么声音。”随后刘艳杰又头戴耳机,把手中的仪器放在管道上继续听,“没有异常。”原来,每次检查都是先用听音杆探测有无声音,再用电子设备探测,防止判断有误。记者也试着听了听,没有听到声音。“我们就是通过辨别各种声音的细微差别来判断漏点。如果有‘滋滋’音,一般怀疑是漏水。”刘晟全说,“不过这种差别说不清楚,更多的时候是靠经验判断。”
过水声、用水声与漏水声是不一样的,水流过镀锌管、铸铁管、塑料管等不同材料或者不同直径的管道,声音也是不一样的,而附近的空调声、脚步声、车轮声等噪音会干扰原本微弱的漏水声。
何予森用听音杆听井下情况
“白+黑”工作是常事
检漏组的工作都安排在深夜,晚10点上班,直到次日凌晨2点下班。为何如此安排?王建成回答,听漏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中开展,深夜车少,足够安静。但听漏工作受天气状况、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很大,比如,刮风下雨的日子是休息日,而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即便前一天很晚才结束工作,第二天需要测漏,他们也会随时出发奔赴岗位。
听漏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顺着新开路一路向北,每隔5~10米就有一个供水井盖或者消防栓,何予森用井钩掀起沉重的井盖,这些井盖掀起来非常费力,其他人用听音杆伸进去听漏。走路、弯腰掀井盖再走路,一晚上数不清掀了多少井盖。他们打趣说:“这是个力气活,我们派给最强壮的人。”
顺着新开路往北走,一路上见到井盖、下水道口他们都要仔细查看,除了听声音,用手电筒照亮水面是否流动。如果遇到拿不准是否有异响的,他们四人轮流用设备听,有异常的地方用红色标记,第二天再来探查。
王建成用电子设备探测。
刘晟全用听音杆听井下声音。
连听三晚确定一个漏点
顺着新开路向北,一路上并未发现漏点。“今天不一定会发现漏点,听漏可以磨练技术,在日复一日的反复探查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才能保证管线的安全。”王建成说。
11月28日零时,王建成他们结束了新开路的探查,决定去之前的一个疑似漏点——江南水郡西侧听一听。
“前几天我们‘扫街’时发现江南水郡小区和家合广场中间有两个井盖附近有‘咕噜咕噜’的声音,打开水井后发现一个水井已经满了,另一个也有漏水。”随后他们来到标记点,四个人轮流用仪器听,打开水井发现水已没过了水管。在这里持续听了半个小时,也没有明确原因,因为天色黑暗,无法找到阀门,只能等第二天再来查。疑似漏点,是最考验听力的地方。反复探查不到,他们就拿着工具钻孔,把听音杆插进去仔细听。
上个星期,王建成他们在广阳道检漏,在探查到广阳道与建设路西侧的中国工商银行门口发现下水道水流量特别大,怀疑管道漏水,于是做好标记,第二天再去探查,连续三个晚上听漏,白天走访周边用户才确定了漏点。“我们探查漏点是为了准确发现漏点,减少不必要的开挖,省时省力,如果我们判断不准确,后续施工就比较费力。”王建成解释。
“我们公司正在做区域计量,有了这个我们就比较轻松,不用每天出来检漏,在电脑上就能发现哪里有漏点,更准确快捷。”王建成满怀期待。
致敬!
向他们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