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2019年暑运进入第九天,客流稳步上升。来到北京南站地下停车场的旅客明显感到今年暑运南站地下停车场的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北青报记者从北京南站获悉,南站自今年4月正式启动了停车场通风系统改造工程,目前,每日监测记录表明改造后停车场空气中PM2.5的含量在50微克/立方米以内,一氧化碳浓度在20PPM以下,实现大幅双降。
据了解,北京南站停车场通风系统改造工程主要通过对停车场风机、风道以及送排风方式进行更新和改造来提高停车场的换风量和换风效果。
改造送排风方式,将原来的墙面送排风,改为通过吊顶风道风口送排风的方式,送排风的风道延伸到停车场内各部位,可以提高空气的流通速度和效率。
更新全部16台送风机和16台排风机,同时还增加了16台排风机,通过送排风机的新增和改造,增加了停车场的换风次数,送风次数由原来的6次/小时提高到10次/小时,排风次数由原来的8次/小时提高到12次/小时,换方式来讲,就是换风频率由原来约8分钟/次提高到大约5分钟/次。
改造停车场通风系统的同时,北京南站建立了停车场环境监测制度,每天定时对停车场各部位进行PM2.5,一氧化碳含量以及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每日监测的记录表明改造后停车场空气中PM2.5的含量在50微克/立方米以内,一氧化碳浓度在20PPM以下(空气中成年人允许的最大数值不能超过50PPM)。通过加快停车场内空气流动和循环,减少了热气聚集,降低了一氧化碳浓度和PM2.5浓度,有效改善了停车场内空气质量。
在地下换乘层的出租车等候区,车站用风幕机将出租车排出的热气与等候区空气隔断,同时刚刚改造完的东、西停车场出租车等候区域加装了空调室内机和柜机,使旅客体感温度常态保持在26℃-28℃。
除此之外,北京南站目前还在试验一种隔热新技术。北京迎来持续高温天气,为让旅客候车出行更加舒适,北京南站在候车大厅拱形玻璃屋顶上试涂了约700平米的新型纳米材料,隔绝紫外线、红外线、部分可见光,起到隔热作用。经过测试,目前涂装纳米材料的区域与未涂装的区域,在一段时间内同时监测地面温度,温差可在8度上下。同时,候车大厅和平面层138台空调机组最大功率为候车区域供冷,使旅客体感温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