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000万历史大罚单背后:达利被指“食品模仿界的翘楚”)
作者|白小羽6月27日,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发出来有史以来最大面额的虚假广告罚单,罚款金额达3673.04万元。往常,一般的虚假广告商家罚款基本是六位数,这一次直接到了八位数,究竟是谁得到这样的“殊荣”呢?这位“幸运儿”就是达利食品(03799.H)。没错,继质量问题、业绩起伏大和模仿游戏之后,达利食品又出现了新的黑点。接下来,反做空研究中心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三千万重罚达利虚假广告截至7月4日为止,达利还没有拿出确切的证据洗白自己,也就是说这件事还在发酵中,不过这也不妨碍我们了解一下此事到目前为止的一个发展情况:

图片来自于网络既然活动已经结束,为何还不更换包装?于是钟先生拨打了市政府便民服务热线进行投诉。2018年8月8日,接到投诉后,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区分局立即开展相关调查。本以为可能只是超市店家的问题,没有下架超出活动时间的商品(印有活动标识)的,但调查之后,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先排除掉店家的问题。在接到投诉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了钟先生,从钟先生购买的两罐薯片罐身上,发现该活动的截止为2018年7月31日、5月31日。也就是说距离活动时间结束一周有余了。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最过分的是执法人员在市场上还发现生产日期为“2018年8月6日”的可比克罐装薯片,其罐身依然是助力非遗活动宣传的包装。这一下可就撇清了各零售商的问题了。这说明可比克厂家达利食品在明知活动已经过期的前提下,依旧不更换包装,照常商家该商品,这显然是不对的,但其实如果只是这样,还不会被处以这么高的罚单。随着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调查,发现罐身广告宣传的与达利集团开展助力非遗活动的两个公益组织——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都是子虚乌有的。这一下可令人震惊了。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区分局局长郭波对淮安发布直言,根据调查核实,活动相关方“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根本不存在,而另一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早在2011年下半年就撤销了。此话言之有据,市监局在调查此事时向民政部进行问询,随后接到民政部2018年8月29日出具的证明函,明确表示:我部未登记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而那个设立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2008年初——2011年下半年)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同样也在2018年11月5日向涟水市监局发出情况说明称“从未与达利食品集团进行过任何合作”。这一下达利食品直接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郭波更是直言此举为“骗子行为”。达利食品几乎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坐实了虚假广告一事,但其实此事还有一事佐证。据淮安发布报道,在活动装薯片的瓶身上,写明了红包个数为1.45亿个(中奖率为36%),所以说活动期间投放的产品总量应该超过4亿个,但据调查统计,达利食品集团投放总量仅有9000多万。“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否则构成虚假广告。”“构成虚假广告的,对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9年6月17日,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对达利食品集团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达利食品集团处罚款3673.04万元,上缴国库。再看另一头,达利是怎么说的呢?对于不存在的两个合作方,达利说是“印错了”,其实合作方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而非“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和早已撤销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对于活动已过期还在生产一事,达利说是“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对于红包数量、中奖率与投放量不匹配一事,达利说是“这需要看消费者实际购买数、兑奖数、弃奖数等来定……”以上达利的回复来自于2018年11月8日向涟水县市监局的“情况说明”,8月份的调查,达利的回复迟了近3个月。达利的股价无动于衷?2019年6月28日,淮安发布发表文章《3673.04万元!达利食品集团因虚假宣传在淮被重罚》的文章,随后,达利“虚假广告”一事贴着“最大罚单”的名头被推到台前,此事获得广泛关注。2019年7月1日,达利发布声明公告称,“可比克”公益活动真实有效,公司已按照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协议约定,将活动期间消费者捐赠的全部善款转呈给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并称涟水县市场监管局针对一场真实的公益活动,从重适用广告法对公司处以巨额处罚,不符合错罚相当的法律原则,因此达利集团将寻求法律途径捍卫自身权利。

图片来自于达利公告看着达利竭力“洗白”的说辞,网友评论说,“不如转账记录截屏来的直接”,辛辣讽刺达利空口无据。但有点奇怪的时,此事自爆出之后,达利(03799.H)并未有太大的股价波动。6月28日,淮安发布报道文章之时,达利食品当天收盘价5.200港元/股(跌幅0.57%);7月1日发布公告第二天股票收盘价5.225港元/股(涨幅0.39%)。

图片来自同花顺截图7月4日,“达利获最大罚单”一事还上了新浪微博热搜榜,但股价也没有太大波动(收盘价5.190元/股,跌幅0.57%),近几天都是表现平缓,这是为什么呢?仅盯局部可能会错过大局势,新京报称,达利食品近年来营收增速很不稳定,波动幅度高至16%,低至5%。据达利食品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达利实现营收208.6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净利润为37.2亿元,同比增长8.3%。看着数据还不错,但是实际上财报反应了达利一个重要问题——吃老本。在2012年-2018年,达利食品营收从108.35亿增长至208.6亿,利润从6.71亿增长至37.2亿,利润实现近5倍增长。但实际上,2012年至2018年达利营收和利润增速自2015年以来就开始大幅下滑。2016年营收增幅为5%,而在2014年和2015年,营收增幅均为两位数,分别是12%和16%,2016年的增幅连2015年的零头都没有。2017年达利食品营收增速回到了两位数的11%,结果2018年就又跌落至个位数了。

图片为达利食品2013-2018年度利润表,来自同花顺截图黑点裹挟下的达利达利食品创办于1989年,2015年11月20日在港交所上市,当天市值就达到684.7亿港元,成为继中国旺旺之后港交所最大的食品股。但其实,一直以来达利食品的黑点都不少,但最大的黑点是质量问题和模仿游戏。1质量门事件2015年7月30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抽检情况显示,成都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好吃点”香脆核桃饼菌落总数(CFU/g)为4000个单位,而标准值应小于等于750个单位,超标5倍,让很多人震惊不已。这还不算达利超标最多的。2016年6月30日,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抽检中发现,达利食品集团旗下品牌“达利园”法式软面包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公告中显示菌落总数(CFU/g)参考值应小于等于1500个单位,而抽检数据则达到280000单位,超标达186倍。2019年5月28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称马鞍山达利食品有限公司(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存在“白砂糖型式检验报告缺少菌落总数,不符合企业原料验收标准”的问题。林林总总,在中国质量新闻网中查找“达利食品”字样,找到的相关公告、文件多达10页。不知情者容易患上恐惧症。

图片来自中国质量新闻网截图2模仿无创新达利食品创立以来,常被外界称“食品模仿界的翘楚”。和好丽友形似神更似的达利园;


图片来自于买购网截图1995年来自泰国的红牛和2015年才上市的乐虎,连广告词和包装都差不多;

图片来自于网络截屏还有此次出事的可比克灌装薯片,比较像乐事的双胞胎兄弟;达利的和其正与广药王老吉,还有不止一次卷入“质量门事件”的好吃点,你还能说出达利集团其他的核心品牌吗?此次重罚新闻一出,达利在公告中表示“助非”是一次真实的公益,并会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接下来我们就等着看达利会拿出怎样的实据来证明自己和挽回声誉。作者|白小羽编辑|小鬼当家温馨提示: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息近期原创文章反做空信息中心世界那么大扫我带你去看看

本文来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