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航空学会党委继续牵头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各成员学会党组织,深入探索学会联合体党建机制,以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和基层组织持续开展党建强会国防科普行、军民融合科学行活动,让资源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广泛发动成员学会党组织及学会各级组织,持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活动品牌影响力和关注度。
一、活动概况及效果
2018年,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组织党员专家以国防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进基层为主要载体,先后在广西百色、河池,贵州安顺、遵义,广东深圳开展了3次大规模主题活动,共组织党员专家近230人次,为15所中小学校的65000余名中小学生送去科普报告47场、专业航模表演14场,共捐赠图书9000余册、航模9600架,有11000名中小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航模制作与放飞。同时,活动还为广西百色、河池,贵州安顺,深圳锦绣科学园的地方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及企业家进去了7场科技报告;在安顺、深圳龙华区开展科技咨询,解决一线科研问题,推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真正落地。光明网、广西电视台、广西电台、深圳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持续报道。
图1科普进校园-广西
图2科普进校园-贵州
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原有8家成员学会全部参加了党建强会服务平台活动,新加入联合体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参加了第三次活动。中国航空学会党委、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党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党委、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党委及联合体常务副秘书长杨俊华研究员参加全部三次活动。参与活动的党员专家中有特级飞行员,也有大学教授、科研院所的总经理、总师,更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资深的国防科普大咖及全国航模比赛获奖选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2018年,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主席团成员吴松、金向军,联合体常务副秘书长、秘书长及多名成员学会党委委员多次参加活动。
图3圆桌论坛-深圳
此外,本年度活动继续联系和发动了地方科协及各成员学会基层组织共同参与活动,贵州省科协、广西国防教育委员会、深圳锦绣科学园等相关单位联合主办了有关活动,中国航空学会50多家基层组织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等成员学会基层组织参加活动。
二、主要收获及经验
一是继续发挥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特色开展党建强会活动,党建与联合体业务良性互动。区分于大多学会在业务活动中融入党的元素,“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党建强会国防科普教育进校园、进基层”活动完全由学会联合体成员学会党组织策划和组织实施,定位于主要面向贫困偏远地区中小学校开展国防科普知识普及。受众主要定位于偏远地区,重点在缺乏国防及相关教育资源的中小学和基层公务人员,对联合体科普业务与公益活动行成良性补充。
二是将党建活动与科技扶贫、推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落地相结合。联合体前往广西、贵州活动的四个地方全部为国家级贫困县,联合体除开展大规模的国防科普教育外,还与当地教育部门密切联系,商议后续合作事宜,助力当地教育领域的科技扶贫。此外,联合体还在贵州安顺、深圳龙华区锦绣科学院围绕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开展科技咨询、对接服务,引起当地政府高度关注。
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注重活动质量与持续服务。2018年,大量成员学会基层组织继续参与活动,联合体在活动组织中注重带动效应,在参与活动时进行培训、开展活动时进行指导。中国航空学会全会党建深入推进,分支机构党建有了新抓手,落到了实处,多家学会基层组织还独立开展了“党建强会航空科普行”活动。
四是广泛联系、充分合作,周密部署、高效开展。联合体及牵头学会党组织在每次活动前均进行周密策划,拿出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活动开展前后,中国航空学会党支部均与申请的地方政府或科协组织、所到学校进行广泛联系、充分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活动,使活动效果最大化。此外,服务平台坚持捐赠科普知识挂图与展板、科普图书,各学校在活动后持续展出,延伸了活动的时间和效果。
五是将党建强会活动与党员教育紧密结合。2018年,利用活动机会,联合体积极组织参加活动的党员专家前往活动目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利用活动本身和专题教育加强党员教育,先后前往桂林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革命根据地展厅、遵义会址等爱国主义教育等地参观学习,使活动本身取得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