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通过远程系统控制平台进行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 |
本报讯(记者 武文娟)“我感觉就像在自己的手术室里做手术……”昨天上午,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在积水潭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通过远程系统控制平台与嘉兴市第二医院和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同时连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此次手术借助中国电信5G网络和华为通信技术支持,标志着我国5G远程医疗与人工智能应用达到了新高度。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上午9点05分,“5G+机器人”远程“一对二实时手术”正式启动。田伟院长根据嘉兴和烟台两位患者的病情,开始远程操控两台天玑机器人,对两位脊椎骨折病人同时进行手术。
据了解,嘉兴病人为腰椎骨折,传统手术无法精确判断骨折线,很容易导致手术失败。而机器人手术引导,术中可以精确设计螺钉长度和置入位置,避免手术失败。据悉,这位患者需要在椎体内植入6根钛合金椎弓根。
烟台山医院患者则是胸椎椎体爆裂骨折,后凸畸形。胸椎第12节椎体爆裂,椎体右侧骨折线在椎体下方,椎弓根螺钉置入应该比传统位置偏上才能避开骨折线,椎体左侧骨折线在椎体上方,椎弓根螺钉置入应该比传统位置偏下才能避开骨折线。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手术刚开始10分钟,嘉兴二院患者的手术就顺利完成第一颗钛合金椎弓根的植入。9点40分,12颗螺钉定位准确无误地打入两位患者的脊椎内,这也是手术的关键环节。上午10点45分,两台手术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中,田伟院长交替操控两台机器人,流畅自如,切换简便易行。信号传输也非常流畅,没有因为上千公里的距离,出现信号卡顿、处理不及时、反馈迟钝等不良事件。
田伟院长在术后表示,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精准地找到手术设计的位置,达到亚毫米级别。未来越来越多先进的机器人辅助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克服很多短板,成为医生的助手。同时他还感慨自己在积水潭医院都不能做到一个人同时完成两台手术,但通过5G多中心可以同时控制两台手术。田伟说:“过去机器人手术很难进行远程操作,主要就是因为时延。”
田伟院长还介绍,此次手术不同于过去远程视频会诊指导手术和远程手术规划,而是通过5G通讯技术和机器人的组合,机器人手术从以往的“遥规划”成为“遥操作”,真正实现了远程操控骨科手术机器人实时手术。这标志着智能机器人远程手术技术正式进入临床实际应用,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均质化都有重要意义。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