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周北京的关键词就一个字,热热热热热!!!!
于是今天和大家见面的不再是原来白白嫩嫩的小蹄花,而是经过高温炙烤香喷喷的烤蹄花!
这周的北京实在和火炉没什么两样,接连几天气象部门都发出了蓝色高温预警,平均气温达到36℃以上,而一直到周末,北京都将持续炎热。
在这里,蹄花可要提醒大家,小心墙体是镜面的建筑哦,当心烫伤。
烈日炎炎,北京市民自然要想一些防晒的小妙招了,这不,大哥大姐们的防晒造型还挺酷炫摩登:
↓
直接将毛巾裹在头上的男游客
↓
长衣配头盔防晒骑滑板车的路人
不过,穿这么多真的不热吗?不如了解一下“脸基尼”?
不过对于家住回龙观的蹄花来说,这都是小case。毕竟回龙观地区的温度可是几次超越40℃,勇夺全市高温冠军。
但大家知道为啥回龙观会成为北京最热的地区吗?据权威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城市热岛效应北移了,以前北京的热岛效应都在二环以内,是城市中心地区才有,楼多车多人多,温度自然就比别的地方高一些。蹄花听了这个解释,感觉更热了!
那么那么,啥时候才能凉快下来啊,网友纷纷在问这个问题,嗯,还有大约60天就凉快了吧~等夏天等秋天,等下个季节~
“凉快”虽难求,湿度还是有可能降下来的:本周末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将会有4级左右的偏北风。气温虽然没啥变化,但湿度可以降下来不少,就体感而言,晴热比闷热要好受那么一丢丢。不过,到底是不是真的会好受一点点还是要看情况,毕竟天气预报说好的下暴雨也是一滴滴都没下呀,蹄花心里直嘀咕:萧敬腾啥时候来北京开场演唱会呀……
高温天气,蹄花可要提醒大家伙一定要抱紧空调和冰箱哦。
继被太阳“点了名”之后,北京又被“垃圾分类”点了名。近日,垃圾分类也成了大家正在热议的话题。
北上广深目前正在相继立法,垃圾分类将进入“强制时代”。在北京,一些示范片区已经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在上海,垃圾分类甚至成了很多人早起的理由,之前总是睡到快打卡的时间才匆匆洗漱去公司,现在每天都是风风火火拎着一袋垃圾冲到公司。
垃圾分类培养固然是个好习惯,可以一起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但很多人被垃圾应该如何分类这个问题折磨到头秃,甚至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下面就和蹄花一起来看看某位博主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画的漫画吧~
眼前的湿不是湿,你说的干是什么干
你是什么垃圾???
为了方便垃圾分类,我决定不吃饭了!
网友表示认同得不能再认同,也纷纷晒出了自己在垃圾分类中的“心得感悟”
↓
↓
↓
↓
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
很多人都不知道“眼前的垃圾是什么垃圾,你说的垃圾是什么垃圾”。所以今天蹄花可要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怎样分类垃圾吗?
记住垃圾如何分类并不是易事, 那如何快速又高效地进行垃圾分类呢?让下面这位网友带带你。
还有一位优秀的网友也总结出了垃圾分类口诀;“纸巾 干垃圾 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 湿垃圾 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猪能吃的是湿垃圾;易腐烂的易粉碎的 猪不吃的你不懂的 只要无害 统统当干垃圾。 ”
网友纷纷评论回复:“豁然开朗”、“建议清华北大录取”。
那么大家都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发生过什么趣事或糗事呢,又总结了哪些垃圾分类的冷知识呢,快来跟帖讨论,get垃圾分类小tips,争做垃圾分类小能手吧!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些垃圾分类的知识点难度堪比高考?和高考一样难的是分数出来后的志愿填报,分数高的学校不敢报,分数低的学校又觉得吃了亏。现在正是各地考生填报志愿的火热时刻,各大高校为了引起考生的注意纷纷想出各种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视频爆红,毕竟咱们是“东方麻省理工”、211、985、全国双一流。
让我们来一睹这“土味”宣传的风采……视频一开头,就用渐变的字体和配色,让人梦回九十年代。
紧接着抛出令人深省的一问:本科技术哪家强?并自问自答道:上海交大在闵行!
“美容美发、厨师、汽修、挖掘机”这些全球热门专业“我们都没有!”没有你还说半天……
作为一家“高级技工学校”,上海交大还要在“专业生产复合型人才上面留一手”。
那边的上海交通大学因为土味招生视频走红着呢,这边的北京邮电大学却意外躺枪,接下了一口“野鸡大学”的大锅。
6月24日,某财经媒体转载人民日报去年发布的微博文章《392所野鸡大学曝光名单》,混淆原微博中“中国邮电大学”的提法,错误写成“北京邮电大学”,之后北京邮电大学针对此事发表严正声明。
对此,蹄花只想说,如果北京邮电大学都是野鸡大学的话,那蹄花的水平真是连野鸡大学都上不了了呢,心疼北邮三秒……
同样心疼的还有“孤独冷清”的清华和北大。
昨天在济南举行的2019年山东高考招生咨询会(本科场)非常火爆,但就在各个高校为了招生卖力宣传的时候,有那么几个空无一人的展位,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蹄花放大了图来看看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它的冷清: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微博上,各地网友都反馈,他们那的高招会也是这样……
这时候,高歌一曲“无敌是多么寂寞”很是应景。这引发了不少吃瓜群众的围观和调侃,网友总结:考上的不去问,考不上的问不起。还有网友坚持着最后的高傲和倔强:“我是北大得不到的崽”。
清华招生办连线回应:咨询人数没有具体统计,还是有一些的。
还是…有…一些的……还是…有…一些的……还是…有…一些的……
蹄花宣布,清华和北大这对“孤独CP”锁了。
一波小萌新忙着选学校,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另一波老腊肉可正忙着毕业呢。
正值毕业季,学子们往往穿着整齐划一的学位服在校园拍照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
然而25日,一所画风清奇的大学厦门工学院却因为学士服惹出争议,一度上了微博热搜。
原因是,该校在毕业季自己设计了学位服,可这......看着看着是不是有哪儿不对劲?
有点眼熟?
对此,有网友吐槽,这画风也太清奇了,设计师是林正英的粉丝吗?
也有网友认为衣服很好看,和千篇一律的学位服完全不一样;
有记者采访到了该学位服设计团队的一名工作人员,关于网络争议,他认为,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讨论,这都在意料之中。
他介绍,今年恰逢学校建校十周年,设计学位服也是希望学校能有一个新的开始,也想表达学校对毕业学子的祝福和愿景。
为此,学校还专门为每个学科都设计了自己独有的学位服。
而此前,学生的学位服是这样的:
那么,学位服为什么设计成如今这种呢?
该设计团队曾公开表示,其设计采取了“古为今用、吸取国服之美”的思路。
比如,老师是玄鹤,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
文科是海纹:代表着上善若水,胸怀广阔。
商科是云:古代中国吉祥图案,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
理科是竹:寓意挺拔洒脱、虚怀若谷的追求。
虽然在网络上受到了不少争议,一位厦门工学院的学生说,学生们对学位服都还蛮喜欢的,并且穿上也很好看,之后会在征集学生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对此,蹄花也认为自己设计学士服是一件有仪式感和创新意义的事,代表着学校独有的文化,穿着这么特别的学士服拍毕业照也比千篇一律的毕业照要更有意义呀!
前阵子一个给历史人物起英文名的贴子火了,网友们和这位画风清奇的学士服设计师一样脑洞大开起来写了各种段子,比如:
汉文帝有一天穿越到了一个世界,遇上一个人居然是汉武帝。汉武帝走过来跟他打招呼:"Hi,Wendy!"汉文帝也笑着回应他:"Hi, Woody!"
总的来说,取英文名这件事儿,就是叫啥取啥,简称之:直译法
原则只有一个:中文叫啥,英文也叫啥。
宋代理学家朱熹,英文名叫做:
三国名将周瑜: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字译法
众所周知,古人除了“名”还有“字”,“字”一般就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有关联的。那么给古人取英文名,不一定要按名取,还可以按字取,比如:
“诗圣”杜甫:
至圣先师孔子:
除了简单粗暴的直译法,还有一些高端玩家提出了第三种译法:意译法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名字的意思来转译成对应意义的英文,比如:
这波起名你们都给打几分?蹄花比较喜欢陆游的英文名,因为信号比较好……
好啦,本期就到这里了,蹄花准备这个周末瘫在床上,和冰西瓜冰可乐作伴,也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哦,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