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宜宾地震已致12人死亡!这位河北姑娘无意中“火”了)
0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现场救援:8小时营救15人,疏散转移165人据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长宁县17日晚发生6级地震,珙县发生5.1级地震,截至6月18日8时30分,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紧急调拨5000顶帐篷、1万张折叠床、2万床棉被,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四川省政府启动二级响应,组织力量赶赴震区了解灾情,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四川消防救援总队立即调集宜宾、成都、自贡、泸州、内江、乐山、雅安、眉山、资阳、遂宁共10个支队及总队全勤指挥部、总队战勤保障大队共148车、669人、8条搜救犬赶赴震中开展救援。

在各方努力下,救援活动有序展开,现场救出多名群众。成都多地提前发出地震预警17日晚,成都城区不少地方提前发出地震预警,城区上空响起地震波抵达倒计时。据报道,2018年5月9日,成都高新区60个社区启用了地震预警“大喇叭”。在这次地震中“大喇叭”通过社区广播、手机、电视等多途径,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

据了解,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民众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但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小(也就是震级),是国际地震科学没有解决的难题。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已经发生,并且地震波传播到临近震中地区的台站之后,利用无线电波跑的比地震波快得多的特征,给远离震中的地区发警报、打招呼。

亲历者:邯郸姑娘说“吓死人了”6月18日,一段仅35秒的短视频在河北邯郸等地微信朋友圈传播,一位用床单裹着身体的年轻姑娘和路人对话,“我是从16楼(跑下来的),吓死人了,你们这里总是有地震,你说害怕不?我是河北邯郸过来的,在这上班……”


“整个楼摇过来摇过去的,我以为头晕,后来同事跟着我一块下来了,你说多幸运……”



小常识: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做?1、保持冷静,不慌张,沉着应对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动作要迅速,但一定不能惊慌,不能盲动,否则将造成无谓的伤害或不必要的损失。面对地震盲目逃生,拥挤、踩踏、跳楼等造成死亡或伤残,都是可以避免的。2、因地制宜,不要墨守成规每个人在震时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所进行的活动千差万别,面对的地震险情也各式各样,因此,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居住在平房还是楼房?房子是不是坚固?是跑出室外避震,还是在室内安全处等待?室内的桌椅是否足够结实?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环境条件不应教条的采取一致的措施应急避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利用身边的环境,发挥自己的避震知识和技能,选择适合的方式避震。3、行动果断,不要因为犹豫耽误避震时间地震发生是一瞬间的事情,给你逃生避震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能否安全避震,就需要在这几秒钟的时间内作出决定,容不得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特别是有些人本已经逃出屋外,由于贪念屋内财务,又转身回去寻找,结果自己被埋压。4、身处公共场所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可擅自行动如果地震时你处在公共场所,身边人员较多,那么擅自行动,没有秩序,只顾自己的避震行为可能使自己遭遇更大的不幸,还可能连累别人失去避震的机会。公共场所通常有紧急疏散指示、路线,如果能够按照紧急疏散路线有序疏散,大量人群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充分的保障自身安全。5、如果在室内可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如果在室外要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燕赵网事综合网络消息)

本文来源:燕赵网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