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津一道路夜间发生车祸 一人受伤进行开颅手术)
静海警方顺藤摸瓜抓获嫌疑人5月31日夜,静海区静文公路发生了一起车祸。民警赶到现场时,受伤行人倒在血泊中,而肇事车已经逃之夭夭。肇逃者是谁?如何找到他?办案民警根据现场仅有的线索展开缜密侦查,在戳穿嫌疑人的重重谎言之后成功还原事故真相,让肇逃者受到依法惩罚。事发 掉落漆片暴露肇逃车5月31日晚,公安静海分局接到报警,称静文公路某饭店门前发生一起车祸,一人受伤倒地,肇事车已经逃离。接报后,分局事故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勘查,发现了肇事车因超速行车留下的车胎印迹以及一些杂乱的碎片。探照灯下,民警很快辨认出,这是肇事车车身的红色漆片以及前大灯灯罩的白色碎片。据此判断,肇事车是一辆红色货车。而痕迹检验民警指出,这种颜色多见于小型货车。那么,什么人会在夜间驾驶小型货车经过这一带呢?民警经过走访调查,将目光转向了当地及周边村民。按照这一思路,民警兵分三路,一路深入周边村镇走访,寻找目击者;一路加强对周边道路的巡逻,注意发现受损的红色小货车;第三路则深入周边各个汽车修理厂,从送修车辆中寻找破案线索。可是,五天过去了,民警没有找到目击者,也没有发现受损货车。不过,在走访某汽车修理厂时,民警获得重要线索:大约一周前,附近某村的刘某曾来为其小货车补过相同颜色的漆。一位修理工告诉民警,当时,该车右前大灯受损,车体蹭掉了一大块儿漆。6月6日,民警根据线索找到刘某并扣押嫌疑车。与此同时,医院传来消息:伤者经过开颅手术,已脱离生命危险。隐瞒 嫌疑人撒下重重谎言接下来,民警对刘某的小货车进行检查,在车体上发现了翻修的痕迹。可是,面对这一证据,刘某非常镇定,拒不承认肇事逃逸。“你们说的那个时间段,我去河北沧州送货了……”刘某辩称,他不可能在事故现场出现,同村多人可以作证。“那么,你车上修理过的痕迹怎么解释?”民警问。“那是之前送货途中不小心和一辆电动车撞了,我还花钱修车了呢!”刘某毫无迟疑,马上回答。民警随即对刘某的说辞进行核实,发现该车确实曾在6月初发生剐蹭事故并受损。难道刘某并非肇逃者?民警没有贸然作出判断,而是带上肇逃现场提取到的肇事车前大灯灯罩碎片,到剐蹭事故发生后为刘某修车的修理厂问个明白。此行大有收获。当时给刘某修车的工人告诉民警,刘某的小货车损坏部位看上去像是“旧伤加新伤”。“那辆车的前大灯明显刚换过,外面残留的灯罩一看就是次品,根本不是原装的。而且,灯罩周边车身的漆摸着还没干透呢!”听了这话,民警眼前一亮,马上取出肇事车灯罩碎片请工人辨认。对方看过当即表示:“对,就是这种,和他车上残留灯罩的材质一样!”至此,刘某坚持其小货车近期只发生过一次剐蹭事故的说法不攻自破。为了促使刘某说出实情,民警又对其提供的证人进行了询问。对方纷纷表示,之前只听刘某自己说案发当日去了沧州,并非亲眼所见。民警于是再次提审刘某,向其出示了新获取的诸多证据。可是,刘某仍然坚称案发时不在现场。结局物证鉴定揭示真相刘某认为,只要矢口否认,民警没有证据,他就能混过这一关。可他不知道,审讯室外,民警还在紧锣密鼓地搜集更多证据。一路民警将现场遗留的三组碎片与嫌疑车进行微量鉴定比对,从密度、材质等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固定刘某的犯罪证据。同时,另一路民警带着刘某的照片在沧州和静海两地走访,寻找人证。很快,走访民警收到反馈:事故发生前,刘某确实曾前往沧州送货,但事发当日他就在静海,且在事发地点附近逗留过。同时,车辆鉴定结果显示:嫌疑车原漆片与事故现场遗留漆片成分吻合!这两份证据,足以证明刘某在撒谎!铁证面前,刘某无法自圆其说,交代了肇事逃逸的犯罪事实。原来,事发当晚,刘某驾驶该车沿静文公路由东向西行驶至某饭店门前时,前方突然出现一名路人。刘某车速太快,来不及刹车,将其撞倒。他见“闯祸了”,害怕担责,逃之夭夭,并编造了“对付”民警的谎言,但终究难逃法网。现刘某已被静海警方依法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