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新!吉林省发布5月传染病疫情,这几种病进入高发期!)
提醒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了2019年5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截至5月31日24时全省传染病发病共3925例,死亡7人!


据发布信息显示:2019年5月(2019年5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925例,死亡7人。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及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4种,共报告发病3247例,死亡7人(艾滋病6人,肺结核1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肝炎、梅毒、猩红热、布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95%。同期,全省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共报告发病678例。报告发病数由高到低排序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很多人对咳嗽往往存在一定的轻视,认为只要忍忍,过一段时间就能自己痊愈,但这往往容易导致漏诊,自己患上了肺结核却不知道!肺结核危害大能造成死亡结核病是结核分支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在身体各个器官发病,但多发于肺部。肺结核能严重影响患者个体的身体健康,若不彻底治疗会丧失劳动能力甚至造成死亡!肺结核传染性强严重危及他人的身体健康肺结核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结核杆菌会在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从呼吸道喷出,飘浮在空气中,传染性强。有数据显示:1名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若不加以治疗一年平均可感染10-15名易感者。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千万别忽视肺结核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消瘦、食欲不振低热、乏力、盗汗等。如果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出现咯血、血痰等症状时,还有午后潮热,体温一般38摄氏度左右,午后逐渐升高,夜间爱出汗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可能患肺结核病,要立即到医院检查。预防肺结核这几点要做到对于肺结核预防很关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01、及时发现结核病人和可疑症状者并及早治疗。02、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应接受相关的检查。03、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生。04、注意居住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05、初生婴儿进行卡介苗预防接种,卡介苗主要对儿童期的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此外小编还给大家整理了近期身边多发的几种传染病以及各种病症的防治措施快来看一下!防范于未然!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鼻涕、痰液在空气中传播。流感传染性强,发病快、状重,在冬春季流行。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病人多表现为体温38℃以上,浑身酸痛、 头痛明显,而咳嗽、流鼻涕则较轻。流感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危害极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防治措施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另外,不要养成揉鼻子、抠鼻孔的坏习惯,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到最易被传染的部位。2、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同时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3、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久留。作息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4、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5、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2、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但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多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工厂、大型游轮等人群聚集场所。防治措施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水产品。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家庭内在处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时,应先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清理,在消毒、清理受污染物品时,要戴口罩和塑胶手套,处理完后进行手部清洁,避免感染。3、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的,此病以手、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特征性表现,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5~7天后自行缓解。少部分患儿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如不及早诊断和救治则病死率超过80%。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防治措施日常护理:1.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饮食调理: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多数病人无前驱期症状,少数病例在前驱期可出现倦怠、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发病后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1-2天后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通常持续7-10天。防治措施1、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对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4、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5、急性出血结膜炎一种常见的结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轻度的病毒性结膜炎有迅速自限性,严重的可有全身症状。除典型者外,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这和致病病毒毒力及个体免疫状况有关。戴口罩和塑胶手套,处理完后进行手部清洁,避免感染。潜伏期短,约在24小时内发病,多为双眼,一般持续10天左右或更短。出现畏光、流泪、眼红、异物感和剧烈眼疼等。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滤泡明显增生。球结膜点状或片状出血,多自上方开始。耳前淋巴结肿大。病初角膜上皮有一过性、细小点状的上皮型角膜炎。部分患者有发热不适及全身肌肉疼痛。防治措施本病属接触传染,且传染性极强,易流行。传染期间注意隔离。医生检查患者后,应常规洗手。不使用可能污染的滴眼液。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感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处理来源:长春晚报微信综合整理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谢谢本期编辑:彬彬

本文来源:长春晚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