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700围近2万人吃龙船饭!鸦岗村摆广州规模最大的龙舟宴)
南都讯 记者刘军 实习生韩晓娟 通讯员云宣 摄影、视频杨凯 6月7日,白云区鸦岗村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端午龙舟活动,虽然参加活动的龙舟只有33条,但来参观交流的人很多,龙舟饭摆了1700多围,成为广州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龙舟饭。


33条龙舟摆1700多围龙舟饭鸦岗经济联社相关负责人介绍,鸦岗经济联社以前就叫鸦岗村,其龙舟文化传承了有300多年,每年端午均组织村民举行大规模龙舟活动。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鸦岗村的龙舟文化,今年年初,他们建设落成了白云区龙舟基地,成为集白云区龙舟协会、白云区龙舟基地鸦岗党建服务站、鸦岗、黄飞鸿中联战略合作伙伴龙舟训练基地、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鸦岗龙舟训练基地、广州市鸦岗单人龙舟训练基地于一体的大型龙舟体育运动综合体。该负责人表示,本次赛事是鸦岗史上最大型的龙舟活动,也是白云区龙舟基地落成后举办的首次活动,并首次将这项群众性龙舟娱乐活动打造成为大型赛事。

据了解,此次龙舟活动首次邀请永平、横江、北沙、江心4条南海龙舟队参赛,为广佛同城文化交流开辟新平台。此外,白云区的槎龙、马务、大岗、大朗、夏茅等17条友好兄弟村以及蚌湖各村的龙舟队亦踊跃参赛,是参与鸦岗龙舟活动队伍最多的一次。当日的活动分为两大部分,龙舟宴和龙舟赛事。上午11:00龙舟宴开席,1700多围龙舟饭分布在活动现场五个点,供参加盛会的父老乡亲及社会各界朋友品尝。13:30龙舟竞赛正式开始,现场共有15条传统龙,18条标准龙参与活动。赛事设单人单桨竞技赛;男子杉木传统龙、男子标准龙300米计时往返竞渡赛;蚌湖乡亲坤甸传统龙以及女子标准龙400米直道表演赛;坤甸木传统龙300米往返表演赛;另外还有精彩纷彩龙表演、摩托艇表演等。

每桌一脸盆菜矿泉水见人就发既要组织龙舟赛,还要招呼将近两万人吃饭,对于鸦岗经济联社来说,尽管全村劳力全都出动了,但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南都记者在现场体验发现,厨师炒菜和划龙舟一样,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炒不出一份龙舟饭的菜。就拿最简单的豆角炒肉来说,几十斤豆角倒到锅里,不停翻炒,手臂没有力量没戏,没有良好的心肺功能,一道菜还没炒熟,就上气不接下气了,更何况要炒一桌菜。1700多围,盛饭菜的碗碟也是个问题。为了高效,客人用的餐具是租用的正常的消毒碗筷,但是消毒碗筷不提供盛饭、菜、汤的容器。因此,饭和汤则用一次性的塑料容器解决,菜就只能用大脸盘来盛了,就是将所有的鸡鸭鱼肉菜等分开炒,只是最后都盛在一个大脸盆里面。鸦岗经济联社的热情和诚意体现在龙舟饭上,只要是受邀地区前来参加龙舟活动的乡亲,就可以入席吃饭,因此原本计划摆1500围,最终实际摆了1700多围。此外,在龙舟赛即将开始之前,村民就将一车一车的矿泉水拉到河堤上,见人就发。有时要忙别的事了,就将矿泉水直接放在河堤上,任由亲友取用。不少前来看龙舟的村民连连表示,鸦岗经济联社能举办这么大规模的活动,非常不容易,而且办的这么“客气”,这么有诚意,更不容易。


鸦岗龙舟的独特内涵是情义鸦岗龙舟队的一位队员对南都记者表示,虽然龙舟的传统到处都有,但鸦岗的龙舟有着其独特的内涵,那就是情义。在白云区龙舟基地的展馆中,记录了鸦岗龙舟的威水史和重要事件。展馆中的资料介绍,鸦岗龙舟活动起源于300多年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村民在祭拜仪式中起龙,除了参与各村龙舟的交流活动之外,还会进行专门的训练,以参加各地组织的龙舟比赛。展馆中的记录显示,鸦岗的龙舟在白云区经常拿冠军,在广州市的国际龙舟赛上也经常能拿到名次。不过,更让村民津津乐道的不是比赛成绩,而是两个典故。一个是“双龙出海四龙归”,另外一个是乙卯大水灾的那段历史。“双龙出海四龙归”讲述的是300多年前的一个端午期间,鸦岗、蚌湖各有两条龙船参加完南海的龙船会景后,在珠江石门水域遭遇疾风暴雨,熟悉当地环境的鸦岗村民奋力帮助蚌湖船员排险,并引到鸦岗大庙门前,船员们取来干净的衣服给蚌湖的船员换上,并将村民为他们提前预备好的龙船饭留给蚌湖客人吃,第二天雨过天晴了再送其返回。


自此,鸦岗、蚌湖两处相隔一个半小时船程的距离,既非远亲,也非紧邻,但两地人开始密切往来,互称乡亲。到了1915年乙卯年大水灾时,鸦岗成为重灾区,蚌湖乡亲用船送来米、杂粮、药等,鸦岗村民得以“绝处逢舟”度过一劫,两村交流从此更为紧密。每年端午期间,鸦岗乡亲去蚌湖“走亲戚”扒龙舟;每三年,蚌湖乡亲则来鸦岗龙舟会景。白云区石门街道鸦岗经济联社党委副书记蔡经伟表示,“双龙出海四龙归”的佳话现在已经成为每年鸦岗、蚌湖两地小学生秋季开学首日的必修课。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