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再障妈妈”第四次怀孕误信病友,胎儿险些不保)
南都讯 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魏星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会因不可避免的出血问题给生命带来危殆。今年31岁的陈女士在罹患再障又面临分娩压力时,误信病友群的建议而忽略产科医生的住院建议,在家保胎过程中险象环生。日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紧急救治了一例37+3周怀孕合并再生障碍的患者,并成功分娩出一名健康女婴。“再障妈妈”第四次怀孕31岁的陈女士2011年生二胎时大出血,随之被确诊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通过医治,血小板保持在4万-5万的水平。尔后,因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缘故,她经历过一次流产。2018年8月再次怀孕,孕早期情况尚安稳,但到了孕中晚期,血小板一路跌至2万以下,血色素只有5-6克。陈女士曾在多家医院就诊,但因病情较重,归于高危妊娠。直到严重的感染、发热,她才来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治疗。该院产科主任邓玲红表示,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再障”患者在病情安稳期也能怀孕生子。可“再障妈妈”比健康孕妈面对的困难和风险更多更大,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输血和产后大出血问题。“胎儿不断长大,再障孕妈妈会呈现血小板削减,当血小板低于2万就要输血小板治疗。在生产时也需要输血。”邓玲红表示,再障孕妇孕期脑出血、多脏器衰竭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偏信病友不输血差点出意外在陈女士孕中期,医师就主张输血医治。但她听病友群一个“过来人”说,长期输血会产生抗体,输注再多的血小板也没用,所以她不再输血治疗。在孕33周时,陈女士血小板降至1.3万-1.5万。到了孕35周,医师主张她住院,此刻胎儿已能够尽早临产,她也不听,认为胎儿在肚子里养大点更好。陈女士在孕36+6周忽然发高烧,被送到医院急诊。邓玲红指出,发烧会加重血小板的损坏,其时患者血小板最低只有7000,“血小板太低,除了妈妈自发性出血,也会影响到胎儿,宝宝也可能会出血。”经血液科、输血科、麻醉科、ICU多科室联合会诊,决定给患者运用配型血小板、过滤的红细胞(过滤掉血浆和白细胞)。经治疗,陈女士的血小板水平上升后,随即在全麻下进行剖腹产手术,最终顺产一健康女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