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今天(5月31日)下午,记者在北京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地区汛期降水量为340-380毫米,与常年同期接近。为应对汛期,北京市防汛办在主汛期前补充完成近450万元的市级防汛应急物资。今年还增加了直升机和无人机抢险救援力量。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王翼介绍,今年6-8月,全国降水总体呈“南多北少”态势,华北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北京地区汛期降水量为340-380毫米,与常年同期接近,出现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日有4-5天,接近常年同期。
2018年8月8日,北京通州迎来强降水。通州区气象台升级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部分低洼路出现积水。图/视觉中国
北京市防汛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巡视员杨永军表示,根据《2018年汛后防洪排涝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去年汛后北京市开展44项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目前已完工或正在施工的有21项,占比48%,处于前期准备阶段的有23项,占52%。
为应对汛期,今年北京市防汛办在21支市级专业防汛抢险队伍的基础上,将警航总队、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中信海直、金汇通航、京东无人机队、消防总队、森防支队等列入今年防汛抢险队伍体系,增加了直升机和无人机抢险救援力量。
北京市防汛办主汛期前补充完成近450万元的市级防汛应急物资,落实6000万元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全北京市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储备水泵、救生衣、防汛抢险舟等15大类防汛抢险物资。
为拓展防汛避险措施,东城区、西城区每个街道确定1-2所学校作为紧急避险场所。房山区利用学校校舍、农村敬老院、村部、企业厂房等作为避险安置点,公布避险安置点和避险路线图。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增强蓄滞雨洪能力。其他各区也已进行群众避险转移安置准备工作。
据介绍,北京市防汛指挥部此前印发了《北京市2019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关于做好2019年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防汛责任制体系,组建80个防汛指挥部,水库、河道等防汛重点部位责任明确到人,并落实88座水库的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和预测预报、调度运用、应急预案“三个重点环节”。东城、西城等城区针对辖区危旧平房等防汛重点开展防汛培训、演练。怀柔、密云等山区针对险村险户、旅游景点等加强避险转移安置措施。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编辑 于音 校对 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