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2019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在会上,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汛期景区的关闭和恢复开放不搞一刀切,取消了当启动黄色响应或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时,普通涉山涉水类景区应当关闭有规定,而改为加强检查巡查。
据了解,去年汛期,市旅游委防汛分指挥部形成了《关于汛期景区关闭和恢复开放的规定》(试行),建立完善了汛期景区分等级、分区域响应机制。
而今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景区关闭和恢复开放的科学性、规范性及信息提示的时效性,对此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
一是对预警响应采取的应急行动做了调整,当启动黄色响应或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时,规定“地质灾害隐患类景区应当关闭,普通涉山涉水类景区要加强检查巡查”,取消了“普通涉山涉水类景区应当关闭”,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
二是明确了景区开放的批准部门,当应急响应及地质灾害预警解除后,明确由“各区防指”根据本区域降水情况、景区类型,组织国土部门、旅游部门及景区主管部门对景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会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由各区防指决定景区恢复开放”,各文化和旅游局及时将景区开放情况报市旅游分指备案,这样避免了各区因降雨不同而出现一刀切现象。
同时,当景区临时关闭后,各景区会在景区门口设立因天气原因景区临时关闭的”明确标识,汛期在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首页开设防汛工作专栏,设置景区查询信息“飘窗”,每天更新,方便游客了解景区关闭情况;同时,还将通过市文化和旅游局微博微信公众号、北京旅游头条号、“一日游提示系统、北 京电视合、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等及时对公众发布景区关闭等相关提示信息,为广大游客讯期出行换供安全保障。当一些知名度高、游客流量大的重点景区(如八达岭、长城等)关闭时,还将通过市交通道路显示屏对城市道路及京藏、京新等高速公路出行人员滚动发布提示,增强信息提示的时效性,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安全度、满意度。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