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度饮酒或致癌?每周一瓶葡萄酒患癌几率增加1%

0
分享至

(原标题:中度饮酒或致癌?每周一瓶葡萄酒患癌几率增加1%)

朋友聚会,推杯换盏,饮酒佐餐助兴是国内外通行的交际与生活方式。然而,发表在国际期刊《BMC公共卫生》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饮酒和癌症之间或许存在一种明确联系,科学家可以帮助人们“换算”中度饮酒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并提高公众对于“酒精造成的癌症风险”的认识。

饮酒是不是致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如果非要来一杯,该如何选择?

喝掉一瓶酒等于抽掉几支烟?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那么喝掉一瓶酒等于是抽了多少支烟?根据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医院、班戈大学和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在《BMC公共卫生》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饮用一瓶葡萄酒将带来终生患癌风险值,即一个人一生中罹患癌症的几率增加1%,而这个数字在非吸烟者女性中为1.4%。

也就是说,如果有1000个男性和1000个女性每周每人各自喝掉1瓶葡萄酒,那么与不喝酒的人相比,会有额外10名男性和14名女性在他们人生中的某个时间点罹患癌症。在男性中,最主要的癌症风险集中在消化道;而在女性中,55%的病例都是与乳房相关的癌症。

研究团队还发现,如果每周饮用3瓶葡萄酒(大约相当于每天半瓶),那么男性和女性的终生患癌风险,就会分别上升到1.9%和3.6%。而这大致相当于男性每周抽8支烟、女性每周抽23支烟。

北京大学公共营养学专家柴巍中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每周每人各自喝掉1瓶葡萄酒已经是过量饮酒了。

2015年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将健康饮食习惯总结为: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或无脂奶制品、水产品、豆类和坚果,成年人适量饮酒,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少吃加糖食品、饮料和精粮。而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中,对成年人适量饮酒给出了具体建议,即成年男性一天摄入酒精量不得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摄入酒精量不得超过15克。

柴巍中说,适度的“度”是指饮酒的数量和方式,即酒精度不超过20度的葡萄酒,每天饮用不要超过20毫升;酒精度在40度以上的白酒,每天饮用不超过15毫升;酒精度在10度以下的黄酒、米酒和果酒,每天饮用不超过50毫升,而且也不是每天每餐都要饮酒。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部分人的饮酒已远超上述数量,甚至到了酗酒成瘾的程度。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再喝,非酒不食,这样做当然会致病、致癌了。”柴巍中说。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是酒水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白酒(折65度)销售量达854.7万千升。研究也显示,我国饮酒种类中白酒消费占67.2%。我国女性受酒精影响发生问题最多的是肝癌,尤其高发于50—65岁年龄段;我国男性因酒精造成的健康问题最多为出血性脑卒中。

酒精致死致残病例趋于年轻化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显示,有害使用酒精是200余种疾病的诱因。2016年,全球超过300万人死于有害使用酒精或其引发的疾病,约占当年死亡人数的5.3%。同时,酒精致死致残的病例趋于年轻化,在20—39岁年龄段,约13.5%的死亡与酒精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还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酒精就是乙醇,是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物,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经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一般会排出体外。一旦过量摄入酒精,产生的乙醛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而乙醛能直接结合DNA,导致染色体发生变异,甚至直接导致DNA发生突变;乙醛还可导致体内细胞死亡,诱发慢性炎症和细胞复制,增加癌变概率等。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公布数据显示,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与饮酒相关。目前科学家也已确认“中度饮酒”“重度饮酒”和口腔、肠、肝脏及乳房等患癌风险密切相关。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李芳说,饮酒还会带来其他的健康风险。如一些抗生素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使乙醛无法降解,继而蓄积在体内,造成双乙醛中毒现象。因此,服药时饮酒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血压降低及嗜睡幻觉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发展至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及死亡。

不过,南安普敦大学医院等研究团队表示,饮酒对健康研究的结果是“以全人群终生风险为基础的”。从个人层面看,每个人的遗传、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不同,饮酒或抽烟带来的癌症风险个体差异很大。

也就是说,一些人饮酒、抽烟或还能长寿,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并非如此。

凡事无绝对,关键在“适宜度”

不过,柴巍中认为,“从健康角度来看,没有一种食物是全营养且绝对健康,或绝对的不健康。比如长期摄取高油脂食物容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三高"。但对重体力劳动者或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居民来说,经常食用高油脂食物却能起到良好的营养支持和健康保护作用。”看待饮酒也不应是绝对的,关键是掌握好“适宜度”。

研究显示,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花青素等,而1997年《科学》杂志发表“白藜芦醇防癌”的研究报告。如果非要饮酒不可,是不是就该喝葡萄酒呢?柴巍中说,这个要根据地域、饮食、风俗、场所来具体分析。健康的饮食要坚持“多样、均衡、适度、规范”的营养原则;并注意快乐生活,保持良好心态,这具有巨大的保健作用。

由于酒精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倡导减少使用酒精,在2013年,将到2025年时减少有害使用酒精10%列为目标。《2018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指出,酒精摄入与一系列精神行为失调和疾病相关,如酒精成瘾、肝脏疾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可能引发暴力伤害和交通事故。在可预见的将来,有害使用酒精仍将是疾病负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实施有效的控酒政策十分必要,尤其是在东南亚、西太平洋等酒精消费快速增长的国家。(记者 李禾)

作者:李禾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荷兰推翻对华承诺后,不到48时,中方采取行动,中方态度让人害怕

荷兰推翻对华承诺后,不到48时,中方采取行动,中方态度让人害怕

烽火戏猪侯
2023-03-20 03:20:03
宋慧乔电视剧《荣耀》第二部裸照惊艳网友称“没必要”

宋慧乔电视剧《荣耀》第二部裸照惊艳网友称“没必要”

梗中娱乐
2023-03-19 00:10:02
瑞信银行暴雷,是美国对中国调和伊朗和沙特的报复

瑞信银行暴雷,是美国对中国调和伊朗和沙特的报复

牛遍满市
2023-03-20 10:55:57
欢迎回国!大量富人把钱从美国瑞士等转回香港,香港成其财富中心

欢迎回国!大量富人把钱从美国瑞士等转回香港,香港成其财富中心

丽姐说圈
2023-03-20 18:21:09
“法国”现状,21张照片带你看看真实的法国

“法国”现状,21张照片带你看看真实的法国

睡前看世界
2023-03-15 10:46:22
财联社3月20日电,德国将于2023年3月28日出售55亿欧元2年期国债。

财联社3月20日电,德国将于2023年3月28日出售55亿欧元2年期国债。

财联社
2023-03-20 16:46:19
又一南京首富,崩了!

又一南京首富,崩了!

蒋东文
2023-03-20 17:19:20
马英九将访陆之际,吕秀莲也喊话:两岸统一应改为“两岸统合”

马英九将访陆之际,吕秀莲也喊话:两岸统一应改为“两岸统合”

亞聖75言
2023-03-20 19:43:44
全球震惊!瑞银收购瑞信不讲武德,直接将欧洲债券市场干翻在地

全球震惊!瑞银收购瑞信不讲武德,直接将欧洲债券市场干翻在地

要退休的老李
2023-03-20 23:53:37
明日春分,抓紧吃它,4大好处不请自来!补钙还降胆固醇,蛋白质更是牛奶的13倍

明日春分,抓紧吃它,4大好处不请自来!补钙还降胆固醇,蛋白质更是牛奶的13倍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3-03-20 17:04:27
凌晨3点多,两女子打完出租车后,22元车费却迟迟不到账!司机急到下车拦截

凌晨3点多,两女子打完出租车后,22元车费却迟迟不到账!司机急到下车拦截

都市条形码
2023-03-20 13:04:23
女人找异性快活,被捉后理直气壮怼丈夫:你不懂40的女人需求什么

女人找异性快活,被捉后理直气壮怼丈夫:你不懂40的女人需求什么

飞天木兰
2023-03-19 23:20:03
9个月“烧”光1105亿元,华为正式官宣,人民日报说的没错

9个月“烧”光1105亿元,华为正式官宣,人民日报说的没错

娱乐圈小妖怪
2023-03-20 09:37:10
乌军在巴特穆赫的反攻初战告捷

乌军在巴特穆赫的反攻初战告捷

足球科学
2023-03-20 20:40:21
荷兰ASML揭下“面具”正式官宣,美媒:下一个台积电来了

荷兰ASML揭下“面具”正式官宣,美媒:下一个台积电来了

搞笑司令部
2023-03-20 19:20:35
3月出入境新规,多地取消入境核酸(外国人来华

3月出入境新规,多地取消入境核酸(外国人来华

老勒看军事
2023-03-20 21:18:28
持续23年!拉尔萨自曝与皮蓬每天鼓掌4次,网友:吾辈楷模

持续23年!拉尔萨自曝与皮蓬每天鼓掌4次,网友:吾辈楷模

小匠说个球
2023-03-19 17:21:23
CBA积分榜上的大变天:11支球队已经基本上锁定了季后赛四支球队争夺末席的位置

CBA积分榜上的大变天:11支球队已经基本上锁定了季后赛四支球队争夺末席的位置

热血篮球资讯
2023-03-21 01:54:25
基辛格:若美国向中国开战,美国75个盟友,有5个会倒向中国

基辛格:若美国向中国开战,美国75个盟友,有5个会倒向中国

田林de案馆
2023-03-20 12:49:53
比亚迪没有受到国补到期影响,分析师称其底气来自技术优势

比亚迪没有受到国补到期影响,分析师称其底气来自技术优势

BT财经
2023-03-20 10:46:08
2023-03-21 03:32:49

头条要闻

警方通报女子杀夫藏尸:已被刑拘 自称因家庭矛盾行凶

头条要闻

警方通报女子杀夫藏尸:已被刑拘 自称因家庭矛盾行凶

体育要闻

美媒列多项数据证明湖人捡到宝!里夫斯年薪156万却刷爆队史纪录

娱乐要闻

恭喜!"我的女孩"李多海官宣5月办婚礼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东航事故为何非常复杂极为罕见?专家解读

汽车要闻

首搭全新1.5T发动机 一汽-大众T-ROC探歌亮相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数码
时尚
艺术

家居要闻

大理石墙面搭配深色家具,高级感十足

房产要闻

83平做一居!朝阳四环新房项目拿预售证

数码要闻

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3星战定制版图赏

著名表情包持有者,这女人30年前就虎

艺术要闻

一周艺术人物|王锡良辞世,耿建翌“他是谁”展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