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紧急!福建已有班级停课!新型手足口病袭来!比普通型更厉害!)
紧急提醒!!
@厦门所有家长注意!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有家长爆料:
福州市艺术幼儿园,
已经有班级因多人感染而停课!
必须提醒厦门家长的是:
这次福州出现的是一种新型手足口病
这病很是凶猛!
福建省立医院
本周已发现多例!
福建省立医院儿科,这周已经发现了四五例新型手足口病,病发时有点像水痘,全身长满疱疹,很是凶猛。而这种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病毒(即CV-A6病毒)引起的新型手足口病,即使孩子曾得过传统手足口,依旧还会感染。
发病像水痘
省立医院本周发现多例
3岁男孩小明就是这种新型的手足口病。上周开始,他突然就发起来高烧,一度烧到了39℃。生病后的小明每天很烦躁,饭也吃不下。小明的妈妈发现,他的嘴里长了个水疱。还没来得及带孩子去看病,第二天,小明脸上、身上、手脚都开始冒出大片的疱疹,米粒大小,小明还只喊痒,想要去抓。
小明脸上也长满疱疹
“这是得了水痘吗?”小明妈妈带着孩子找到了福建省立医院儿科的王滔主任。王滔主任仔细检查了小明,排除了水痘的可能。“水痘一般不会长在脚上,这是手足口病。” 王滔主任说道。
对此小明妈妈有些疑惑,她印象中的手足口长得都是小小的皮疹,而且不痛不痒,怎么儿子的手足口病表现不一样呢?
“病毒会变异,出现新型病毒。”王滔主任解释,小明得的,就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病毒(即CV-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是近年才出现的,与传统CVA16、EV71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明显不同。我国多地这种新型手足口病爆发,省立医院这周也发现了四五例。
经过隔离及抗病毒的治疗,小明的手足口病正在慢慢好转。
下图可能引起不适,慎点!
传统型和新型手足口有啥区别?
传统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
皮疹特征 :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皮疹壁厚,不易破溃。
新型手足口(CVA6 感染):
皮损累及范围较大,疱疹密集,多以大疱样皮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疼痛;
早期皮疹表现为皮肤颜色的米粒大小丘疹,周围略有红晕,随后疱疹很快增大,形成薄壁疱疹,部分皮疹可以融合;随病程进展出现破溃、结痂并伴有脱皮;部分患儿恢复期容易出现指(趾)端脱皮,约 20% 左右患儿在恢复期病程 2 – 4 周后出现脱甲病。
CV-A6型手足口病症状有哪些?
01
皮疹分布
相对于其他病原体,CV-A6型病毒引起的皮疹分布较为广泛,在上臂、大腿等躯干部位的比例相对较高,约占20%。
02
脱甲
约30%的病例痊愈后会出现指甲脱落现象,而其他病原体这一比例则不足5%。
03
结痂
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治愈后可留下硬痂,而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一般不会留痂。
04
其他症状
有些病人可无皮疹,而仅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新型手足口病更严重吗?
王滔主任介绍, CV-A6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看起来比传统型的要凶猛,临床症状更明显,皮疹等情况看起来特别可怕。但事实上,CV-A6一般不累及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的重症比例反而比EV71及CA16病毒感染的要小,家长不用太担心。不过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临床特征与其他病原体有所不同,所以易被误诊或漏诊。
和传统一样,新型手足口也是这么传染的:
① 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②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③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除了已经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儿,还有一种隐性感染者,即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其中,很多患儿的家长们就是隐性感染者。
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很广,如果作为孩子的家属接触了致病性的肠道病毒后,没有做好及时的清洗,就很有可能把病毒传播给家里的孩子。
而一般呆在家不出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你感觉你把孩子隔离在家了,孩子还是得了手足口病的原因。
得过传统手足口病
还会感染新型手足口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的一种传染病,但肠道病毒有很多种,导致生病的就有3大类、若干小类。
每年流行的肠道病毒种类不尽相同,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所以即使之前得过手足口病,对不同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也没有免疫力,一年之间多次得手足口病的患儿也是大有存在的。
打疫苗有用吗?
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只有EV-A71型灭活疫苗,而该疫苗只能预防EV-A71感染的手足口病。所以就算打了预防针,如果是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孩子仍然还会得病。
不过, 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因此接种疫苗还是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如何应对新型手足口病?
如果症状较轻,在孩子患病期间家长可做好家庭护理,等待自愈,并采取以下两种治疗方案:
1、对症治疗(比如退烧),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果发烧体温太高,可以给孩子吃退热药物;
2、支持治疗(比如多喝水)为主,不要给孩子乱吃药,孩子生病期间,胃口可能不大好,不必强制孩子一定吃东西,可以准备一些温凉的软质或者流质的食物,注意少吃多餐。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1、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小便明显减少,烦燥不安;
2、频繁呕吐,特别是喷射状的呕吐;
3、头痛难忍;
4、精神萎靡,烦燥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5、出现肢体抖动,站立不稳的情况;
6、呼吸急促,或者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这些症状都预示着孩子的病情严重。
高峰季节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这几点!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家长近期应特别关注儿童健康,做好预防工作: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等相关疾病,建议≥6个月龄易感儿童及时接种,且越早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则不推荐接种。
本月,厦门疾控发出提醒:
当下,全国包括厦门
正进入手足口病流行上升期
预计病例将会增多!
还有,必须@厦门人——
这几种病进入高发期!
多注意个人卫生
生病不到人多的地方去
避免交叉感染!
一起行动起来
将疾病挡在门外!
厦门疾控海峡都市报检验医学、《母婴世界》微刊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没买车的厦门人恭喜!刚刚宣布!再过2天重大变化!
这种新型手足口病很凶猛!
厦门家长们一定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