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树楷模”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事迹宣传——马云双,中国铁道学会
人物简介:马云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人物详细介绍-
马云双,男,45岁,汉族,中共党员,山东济宁人,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青岛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青岛市人大代表,中央企业系统党代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从事轨道交通工作20余年来,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到公司的总经理,他始终保持党员本色,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科学探索精神,带领团队推动中国轨道交通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支撑中国高铁在全球产业和行业中的引领地位。
一、勇担使命和责任,引领国家轨道装备制造“先行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高速列车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国家名片”,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外交场合进行推介。作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骨干企业的总经理,自任职以来,马云双同志始终牢记中央嘱托,勇担党和人民赋予高铁装备制造产业的使命和责任,以建成世界轨道交通客运装备制造最强企业为使命,坚持科技兴企、管理兴企、创新兴企,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从制造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不断完善。通过整合内部创新资源,建立起研究、设计、工艺、试验、运用等资源与体系的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整合外部创新资源,先后发起成立“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际轨道车辆工业设计联盟”,“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建立起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高校联合成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初步创建起涵盖国内外优势科技和产业资源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先后建立中泰、中德、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成功举办国际动力学大会、首届国际轨道车辆工业设计论坛。在国家科技部、中国中车和青岛市联合推动下,依托公司创新资源,建立了国家首个高速动车组技术创新中心,将成为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产业集聚区。
2004年以来,公司先后研制成功我国首列时速200公里、300公里高速动车组等高速列车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运营试验世界第一速,实现了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的全面突破。2011年主持研制的时速500公里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在滚动试验台上跑出605公里的最高时速,标志着我国高速列车前瞻性研究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此后,他带领技术团队在被动安全设计、气动设计、噪声控制、复合材料应用、列车网络开发等关键技术屡屡实现重大突破,高寒防风沙动车组、中国标准动车组、城际动车组、永磁电机动车组、出口型动车组等系列动车组产品研发先后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国家高铁列车从技术跟随到创新领跑的完美“蝶变”。在城轨地铁、城际市域列车、有轨电车研发方面,形成了涵盖A、B、L全部车型的地铁产品谱系,率先搭建了Cinova城际动车组技术平台,研发了速度可覆盖120km/h至160km/h的市域列车技术平台,填补了我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领域的空白。永磁电机直驱技术的第三代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世界首列氢能源有轨电车以及吊挂式单轨、跨座式单轨等多种新型轨道交通产品研发也不断取得突破。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推动着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长,同时也为“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力支撑。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成功克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行业发展环境的严峻挑战,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以上,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特别是201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25亿,净利润35.5亿元,再创经营业绩历史新高,保持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领跑”地位。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山东省第五届省长质量奖、“中国制造业10大创新企业”等荣誉。
二、勇于自主创新,担当科技创新的“领头雁”
作为党员和国家轨道交通装备顶尖技术专家,马云双同志密切跟踪世界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发展趋势,潜心攻关,带领技术创新团队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最前沿不断探索。
作为公司技术创新领军者,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中,他先后主持完成了一系列谱系化高速动车组、城轨地铁、城际市域列车及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研制,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等十余项国家重大专项。在制造工艺技术创新中,他积极推进激光焊、搅拌摩擦焊等新技术工程化应用研究,在新产品工艺开发、工艺创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深化精益管理,全面实现全流程工位制节拍化生产,产品质量水平和产能均得到极大提升。
在他的主导下,公司依托国家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基础研发能力和仿真试验平台体系建设,已建成振动噪声、空气动力学、车辆动力学等9个优势学科,搭建起结构强度、车辆动力学等6个方向19个专业的协同仿真平台和涵盖系统集成、结构强度、电气工程等专业的17个试验平台。“十二五”期间,他带领团队参与或主持修订国际标准11项;参与或主持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168项。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935件。他参与的《京沪高铁工程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负责主导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列车研制项目、CRH6城际动车组获得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至尊金奖”和“中国好设计”金奖,CRH6城际动车组项目获得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学技术特等奖”;更高速度试验列车获2013年“市长杯”青岛工业设计大奖赛市长大奖,CRH2G高寒抗风沙动车组获2015年度中国设计红星奖金奖,CRH380A-001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研制获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本人先后被授予青岛市、青岛市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第九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青年奖、铁道部“火车头奖章”、中国南车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青岛市最具成长性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目前,公司高速动车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4%,城轨地铁领域获国内外近6000辆车辆订单。整车产品已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先后获得新加坡地铁、香港地铁市区线地铁、芝加哥地铁项目等高端市场订单,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走出去”的先锋力量,成为中国高铁外交的“金名片”。
三、保持党员本色,勇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领路人”
马云双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他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坚定,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带头转变作风,带动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层层落实。十八大以来,他带头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无论工作有多忙,他都坚持参加两级组织生活,到基层党支部讲授党课,带头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党的意识和宗旨意识。在他的公文包里,一直放着《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三本小册子和一个学习记录本,到哪里出差都带着。
作为技术创新团队的“领路人”,他在业务、团队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上,都为团队人员和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员工作出了表率。2011年公司荣获科技部颁发的“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并荣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最佳团队奖”。2015年公司高速动车组研发团队获得“国企敬业好员工”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