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树楷模”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事迹宣传——王飞,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人物简介:王飞,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人物详细介绍-
1、积极学习党的理论,努力提高政治素养
中国共产党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伟大政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王飞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领会和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争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能始终自觉遵守党章,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王飞同志曾获多次所级先进和校级先进个人,2011年西安分院党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王飞同志近些年始终担任水土保持研究所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和书记工作,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能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等,坚持做好读书和心得笔记,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在学习的同时,王飞同志结合党的历史使命和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状,认真思考党对自己和广大党员的要求和提法,同时还和其他党员一起,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学理论、讲党课和内部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政治素养,他坚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党和国家的 “实事、大事”,争做合格党员是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和真实贡献,坚信通过每个党员的改变和提高,才能客观认识到多年来党在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方面的贡献,不能体会到党的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及其不可替代性,一定会促进党组织的整体提高,也会带动更多党员和群众的提高,才会切实实现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头作用。
2、积极开展水保研究,深入揭示科学规律
受自然条件和长期的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亟需开展长期治理,才能促进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王飞同志始终围绕研究所的学科建设规划,围绕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方向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近10年来,王飞同志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系统研究了近60年来黄河流域及其毗邻地区各气候要素的变化速率和区域分异规律,揭示了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和“蒸发悖论”现象,估算了近城市气象站气温观测数据的偏差,揭示了区域侵蚀环境演变及其相互作用;(2)分析了不同区域和类型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提出“减水减沙比”指标,分析了措施减沙水代价分异特征;提出基于不同最小控制时段约束法划分阶段性的方法,定量评价了黄河及其部分支流的水沙变化特征;提出了“相似气候时段”判别原理与方法,克服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评价精度,发展了水土保持环境效应研究理论与方法;(3)基于措施减沙水代价,分析了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区域和类型配置定向调控河流水沙的可行性;系统分析了建国以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与人类活动协同演化过程,提出区域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发展了流域综合管理原理与方法。
近10年来,在课题组全体成员坚持不懈的协同努力下,王飞同志先后主持了14项研究课题,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支撑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欧盟科研理事会第六框架计划(FP 6)、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等国家级项目(课题)6项,主持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重点项目和联合学者项目、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际农业磋商组织的“粮食与水”挑战计划等项目7项,作为第二主持人主持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并参与水利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等项目6项。
同期,王飞同志指导和协助指导研究生30余名,其中20多名已经顺利毕业,为国家培养了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Journal of Hydrolog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limatic Change、Remote sensing、Catena、Ecological Engineering、Quaternary International、农业工程学报、泥沙研究、生态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篇。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提升科学服务社会能力
王飞同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配合研究所学科建设、科研规划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业绩显著,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科研服务,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王飞同志目前是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欧洲地学会(EGU)、世界水土保持学会(WASWAC)会员,近些年成功组织举办了“土地退化防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次世界水土保持协会理事会会议”和“区域水土保持研究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接待“欧盟水利合作代表团”、“泰国农业与合作部土地发展司代表团”、“荷兰COMMONLAND基金会考察团”、“澳大利亚免耕协会考察团”等大型国际合作,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同行在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等领域的信息交流和学术合作,并于2009年和2010年被聘为专家开展“云贵川渝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效益评估和德援造林项目陕西二期工程评估。
在国际科研与科技服务方面,王飞同志从2011年起任国际荒漠化协会(DesertNet International, DNI) 指导委员会委员,并于2016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协会全会期间被选举为2017-2018年度联合主席,目前还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专家,联合国环境署(UNEP)第六次全球环境展望 (GEO-6)的评价方法、数据和信息工作组 (AMG)专家,和国际同行一起分析全球环境变化过程、驱动力与趋势,选择和评估不同的治理方案并向类似区域推广,进而借助这些国际学术活动和网络,宣传我国科技外交和“一带一路战略”理念,促进我国在国际研究与治理中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