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树楷模”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事迹宣传——高月,中华中医药学会
人物简介:高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室主任
人物详细介绍-
高月研究员长期从事军事药学、中药药理和毒理学研究。针对我国核安全,特别是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她创新研制了具有明确作用靶标的化学药品1.1类等多种抗辐射药物,获军队特需药品新药证书和临床批件6项;针对中药安全性研究的技术瓶颈,创建了从早期毒性预测、毒性物质分析到毒性机制探寻的中药安全性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并广泛应用于中药的毒性成分确认、致毒机制解析、经典理论实证、创新药物研发;创建了基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药“方-证”结合的新方法,开拓了中药复方现代药理研究新领域。
由于在核辐射损伤防治和中药安全性研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主编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90篇,其中SCI论文55篇,累积IF139.9;论文共被他引4350次;获中国发明专利10项,其中国防专利2项;入选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荣获个人二等功2次。
一、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
高月研究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下,思想上要求自己非常严格,处处以党员标准衡量检查自己,使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决议,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民主作风,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新时期以来,完全拥护党中央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的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中深刻认识到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多做贡献,是每个党员贯彻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在党和各级组织的教育和关怀下,信念坚定,积极要求进步;作为研究室和学会学术骨干,争创先进,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形成了坚定和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求实意识;做事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二、学术创新求实,学科发展求进
1. 创新研制了化学1.1类新药美尔雌醇等系列品种,为我军辐射防护药物的补缺配套及升级换代做出了突出贡献
核辐射医学防护保障已成为国防核安全战略需求和国家核能发展战略的坚强后盾。核武器损伤生物效应评价和相关药物研究是防原医学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军事和社会意义。
(1)负责制定了军队《核武器损伤防治药物勤务技术研发指导原则》。首次系统进行了化学药品6类尼尔雌醇片防治急性放射病的抗辐射作用研究,获得了军队特需药品注册证书(2007JTP004),列装全军涉核部队并装备我国所有运行核电站。
(2)针对我军战储药品尚无治疗中、重度急性放射病的防治药物,历时近20年,创新研制了具有明确作用靶标的化学1.1类新药美尔雌醇(2016JTL003、2016JTL004)。该药克服了该类药物合成路线长、成本高、不适合规模制备等缺点;形成了新一代工艺稳定,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低雌激素活性ERβ激动剂,获得授权国防发明专利2项。作为我军首个全面系统评价治疗放射病的创新药物,为我军辐射防护药物的补缺配套及升级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被列为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保密专项标志性成果。
(3)针对我军尚无低剂量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系统总结了天然药物抗辐射作用特点,研究了不同照射剂量动物损伤的分子病理本质,建立了低剂量辐射损伤药效学评价标准,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低剂量辐射防治的药物刺白胶囊(2011JTL001)。该药成为我军首个防治低剂量辐射损伤的药物,填补了低剂量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的空缺,2012年应用于核潜艇部队。
(4)针对我军尚无经过系统评价的防治高原缺氧所致疲劳综合症的药物,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红益胶囊(Z2009001),并成为我军第一个防治高原缺氧的药物应用于青藏高原部队;同时用在玉树抗震救灾、航天中心训练,南极昆仑站科考等重大事件中,有力保障了部队战斗力,圆满完成了各种特殊环境下的保障任务。
上述研究,2007年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署名第1)。
2.率先创建了中药安全性研究关键技术平台,解决了相关中药毒性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中药配伍应用的多样性、毒理效应的综合性、毒性机制的复杂性,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关键技术难题,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化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的关键瓶颈。针对中药毒理学研究滞后,严重影响用药安全的共性问题,创建了从早期毒性预测、毒性物质分析到毒性机制探寻的中药安全性研究新技术体系,系统揭示了7大类常见不良反应中药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代谢特征、配伍禁忌和毒性机制。发现了甘草通过激活PXR受体加速中药毒性成分代谢,从而“调和诸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发现了诱导CYP
此外,高月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做了大量规范和开拓性工作。起草了《药品研究实验记录暂行规定》被SFDA采纳,2000年在全国颁布实施。独立设计和主持了全球首个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药物西达本胺、全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西格列他纳等创新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研究,并一次性通过新药临床试验申报技术审评。西达本胺安全性研究提供的动物耐受性、疗效和毒性剂量的综合结果,为西达本胺I期临床给药方案直至后续临床研究支持产品上市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也为其获美国FDA核准在国际开展临床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负责设计和启动了中国首次GLP条件下新药动物致癌性和终生安全性试验(大鼠连续给药西格列他钠24个月),这项周期长、耗资大、技术难度高的非临床试验及评价结果,为该药进入后期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保障。也为国家层面该领域技术指导原则的提出和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述研究,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署名第1)。
3.创建了基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药“方-证”结合的新方法,开拓了中药复方现代药理研究新领域
中药复方为多成分复杂体系,由于体内多途径、多靶点的复杂过程,缺乏系统分析方法。高月最早将系统生物学方法引入到中医方证结合研究中。从1997年至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点课题的连续资助下,综合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从实验和临床两方面对四物汤干预血虚证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进行了科学阐明。发现了四物汤补血的有效物质基础,确定了新的有效活性部位,重构了基于有效成分的新组方。从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系统总结了放射和化学损伤,以及综合放血所致血虚证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变化,比较了三种不同血虚证模型的分子机制变化特点,首次揭示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客观规律和四物汤相互作用的整体科学内涵;发现和证明了四物汤干预血虚证的“调控网络”途径。为我国方-证结合研究提供了参考模式,开拓了中药复方现代药理研究新领域。上述研究,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署名第1)。
高月热爱祖国,热爱军事医学,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严谨求真,学风端正;尊师爱生,品德规范;为人低调,安于清贫,富于奉献。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硕、博士生7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