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家12人都是“低保户”!村干部“微腐败”谁来管)

3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勤兰村委副主任包泰光被留党察看一年的消息一经公布,便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经调查,从2009年至2018年,包泰光违规为其亲属共12人办理低保。也就是说,他们全家都是“低保户”。
全家都是“低保户”,特别是其亲人在县城有房、有收入,也成了村里的低保户,这直接损害了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理应从严查处。
全家都是“低保户”,其背后折射出村干部的权力过大,缺乏应有的监督,导致其为所欲为,“微腐败”不断涌现。报道说,包泰光任职村干部十多年间,“上级有什么好政策,他知道后从来不向群众宣传,惊艳私念,只考虑家人和亲戚……”从2009年到2018年,包泰光先后违规为其亲属共12人办理低保,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没人发现、查处?当地相关的监管跑到哪里去了呢?
问题是,村干部这类“微腐败”并非个案,在农村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广东惠来县鳌江镇鸟坑村村民高乃闸本可领15000元危改款,结果只领到了8000元,其他被村干部截留了等。乍一看,这是“苍蝇”的小问题,其实并不小。这些都是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自肥,让农民群众感受切身之痛,直接影响干群关系,伤了民心。
究其根源,关键是一些村干部丧失了党性原则,不能客观公正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雁过拔毛,中饱私囊。这种权力滥用虽是一种“微腐败”,若放纵不管,即使不能变成“老虎”,也会让村民感到切肤之痛。所以,必须对这种“微腐败”从严查处,让农民群众有获得感。毕竟,“苍蝇”虽小,却与农民群众的切身权利密切相关,如果只打“老虎”,不抓“苍蝇”,农民群众还会感到切身之害。因而,必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减少或杜绝农村这种“微腐败”。
俗话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官不当干部。”村干部虽不在国家干部的序列中,但他们是离村民最近的基层干部,官位虽小,作用很大,其腐败危害也不小。村干部腐败,不仅侵犯了村民合法权利,导致惠民资金被侵占、惠农政策落空,而且剥夺了群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严。因而,不能让村干部成为监管真空,更不能让村干部腐败成为反腐败的盲区。只有把村干部的权力关进笼子,才能遏制这类权力私奔自肥的冲动,避免农民群众再次“很受伤”。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