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树楷模”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事迹宣传——赵久然,中国作物学会
人物简介: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详细介绍-
30多年来,立足玉米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岗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为生产服务,用自主创新科研成果,为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突出成绩。
1、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赵久然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被导师留在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科所玉米室工作。但他没有像许多同学那样去考托赶出国潮,而是主动提出下基层,到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的北京市延庆县下乡蹲点搞研究,结合生产需要做课题。白天与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一起下地,晚上就住在乡科技站的办公室里,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从生产中找研究课题,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和急需问题,为当地的中低产田开发、旱地农业、玉米新品种筛选和推广、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亩产达到千斤县等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带动和示范下,研究所其他研究生和大学生都纷纷到基层锻炼,在当时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并都作出了突出成绩。受到领导和老一代专家的称赞。
2、坚持理论与实践、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他认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首先要看对农业生产和产业是否有促进作用,对农民增产增收是否有用。他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生产中所发现和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结果都要及时拿到生产中去试验示范并检验其效果。坚持以科研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创造价值为核心。并致力培养一支务实高效的人才队伍、打造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数十项国家、省部级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
3、主持选育系列玉米新品种100多个,并大面积示范推广,创造显著社会经济效益。他培养和带领一支年轻务实的育种团队,通过多年科学探索和不断实践,面向生产实际需求确定正确的育种目标和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再加上多年的实干和苦干。多个节假日和周末都是工作中度过。几个主要的节假日“五一”试验播种,“十一”田间收获,元旦和春节多是在海南南繁基地,经过十数载南繁北育,已选育和审定了京科糯2000等系列鲜食玉米品种30多个、京科968等系列高产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60多个,并都得到了大面积示范推广,有5个品种被农业部列为主导品种,居全国首位,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2亿亩,增创产值上百亿元。其中京科968年种植超过2000万亩,已成为我国目前3个面积最大的玉米主导品种之一。京科糯2000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鲜食玉米品种,占到鲜食糯玉米面积一半左右,并已走出国门,成为越南等国的主导品种。京农科728突破黄淮海区夏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瓶颈,成为我国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机收籽粒品种,并已大面积推广,累计超过1000万亩。
4、积极探索和践行科企合作新模式,力促民族种业发展。他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等文件精神。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积极探索与多家国内骨干种业企业建立新型科企合作模式。他依托北京农业育种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牵头相继成立了‘北京玉米DH工程化育种联合体’和‘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通过联合体已经向数十家国内的合作企业和科研单位协议分发所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H纯系2万多份次,使许多单位的玉米育种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将近几年新选育出的30多个玉米新品种与企业合作,大大加了快成果产业化速度,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民族种业的发展。并在使科研成果在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本单位创造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一亿多元的较显著直接经济效益。
5、中国玉米标准DNA指纹库构建及应用成效显著。自1993年开始经过十多年深入系统研究,攻克一道道难题,使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技术达到了经济、简便、快速、准确的要求,形成玉米DNA指纹鉴定的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理论技术化,技术标准化。并建立了已有3万多个品种的全球数量最大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现已得到多方面的认可,制定多项部颁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依托该项技术和标准,玉米研究中心获得农业部首批农作物品种真实性分子鉴定单位、法院认可的玉米品种真伪分子鉴定单位等资质。为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品种真伪司法鉴定、维护农民权益等多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6、从零起步,艰苦创业,带领玉米研究中心跨入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行列。1997年,院领导安排他负责筹建玉米研究中心。他主动提出不要事业费,要靠自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发展。他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和谐高效、奋发向上的氛围。注重科学合理、及时高效配置人、财、物资源,使整个中心能够高效运转和发展。他培养了一支务实高效的科研创新队伍,,2007年,在农业部全国农业1077个科研院所综合实力评比中,玉米研究中心居第54位,跃居全国农业百强所行列。
7、和广大农民交朋友。他不但和同行专家保持密切联系,经常请教交流学术和科研问题。还与大量的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交朋友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接到来自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朋友的电话,有时一天就多达十几个,向他请教和咨询各种玉米生产和专业问题,他都耐心的一一予以解答和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并将他们的电话存到手机里,还经常给他们回打电话了解生产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最基层的第一手资料。和他联系的许多农民朋友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种田能手和种粮大户。
8、用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精准帮扶山区农户增收。密云区冯家峪镇位于密云水库上游的深山中,根据当地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他将自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与密云龙耘种业合作,安排在冯家峪镇的十多个村队进行玉米制种。现已在当地发展到每年5000多亩的制种规模,平均产量达到700斤左右,亩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比种植大田玉米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成为当地农户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苏家峪村是距离密云县城还有70多公里的偏远山村,也是赵久然定点帮扶的另一个村子。全村140农户,还有约700亩的玉米种植,经过2年的试验示范,他们选育的京科968玉米品种在当地的干旱瘠薄地上能够比之前种植的玉米每亩增产200公斤以上,全村农户都纷纷要求种植京科968。但因路途偏远,交通不便,农户不知到何处购买种子。赵久然根据这种情况,决定向全村所有玉米种植农户全覆盖免费提供京科968精品种子,于今年4月9号春播前送到了农户手中,同时进行技术培训;并承诺以后每年都要保障免费提供京科968种子,还联合相关企业,计划将深山原生态产区的优质玉米加工成高端特色农产品,销往市区广大消费者,通过科技成果和产业帮扶农民增收。
9、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关心职工生活,以国家和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工作加班加点,早来晚走,规定是九点上班,五点半下班,可他一般早上七点就到单位,晚上七点以后才下班,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为了节省时间和不影响白天的工作,他出差都尽量选择坐晚上的火车或航班。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从细微处做起,单位的办公纸张在允许情况下都是双面使用,既节约又环保。给一线职工配备桶装水和饮水机,他自己却一直烧自来水喝。在汶川大地震后,他积极捐款捐物,带头缴纳特殊党费3000元。2017年党员活动日,他带领支部多名党员,到贫困村调研和慰问贫困户,并带头为6个贫困户捐款现金3000元,送到农户手中,以解他们看病和购买生活用品等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