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摩托罗拉的编年史,每一页都足够辉煌:
1969年,阿波罗登月,使用摩托罗拉设备向地球传回了第一声问候;
1983年,推出Dyna TAC 8000x,全球第一款面向消费市场的手机;
1996年,推出世界第一款翻盖手机“掌中宝”StarTAC;
2004年,摩托罗拉推出全球最薄的手机摩托罗拉V3,全球热销1亿部;
2016年,发布Moto Z 定义模块化的旗舰智能手机,以及“Moto Mod”模块
2019年,摩托罗拉 g7 plus登场……
经过风雨,传奇继续。
在移动互联网无比发达的今天,手机通讯市场仍然是许多厂商的竞争蓝海。如今摩托罗拉以亲切的姿态回归,4月8日在中国油画院举办“摩托罗拉老友记第一季”,邀请了许多故知旧识到场,一片温馨,同时也推出新款手机——摩托罗拉 g7 plus,以飨老友。
摩托罗拉 g7 plus,有中国红和深海蓝两色外观可选,典雅大方;采用6层材质,96道工序打造的3D玻璃机身,保证舒适握感;后置摄像头沿用了摩托罗拉一贯的大眼睛设计,证明血统;摩托罗拉 Logo指纹识别一体设计,轻触手机背后的“M”字蝙蝠标识,即可解锁,唤起往昔热爱……
不得不说,摩托罗拉 g7 plus的外观设计的确出色。作为近半个世纪的通讯行业大佬,摩托罗拉新品内部的设计也足够亮眼,丽音降噪技术、环形天线设计、严格质检品控……每一个细节都足够迷人……
专注通讯,声音与信号并重
手机的基本功能是通讯,需要听得清楚明晰,摩托罗拉在“听”上,可谓是深耕细作。在音频降噪方面,摩托罗拉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是摩托罗拉在这一领域执着研发的结果: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降噪团队和算法是制胜的关键。这次发布的摩托罗拉g7 plus,继承了摩托罗拉自有的“丽音技术”:通过内置丽音芯片,采用3麦克风配合自适应降噪算法,可以准确识别超过10万种环境噪音,并将其智能消除,同时自动调整用户通话的音频质量和听筒音量,从而保证用户即使在嘈杂环境中也能具备清晰通话体验。测试数据显示,“丽音技术”的非线性降噪数值为30DB,而竞品的水平基本在20DB以内,线性降噪数值为40DB,达到业内最高。
除了清晰通话,摩托罗拉 g7 plus的通信工程师对手机的通信功能非常坚持,认为通信是一个手机的基础和核心,手机通信功能不仅要保证信号好,还要保证安全性。在摩托罗拉 g7 plus设计的过程中,前后推翻了7、8轮,确定最终方案:独特的环形天线设计,增加两个自适应自调配电路,保证出色的信号稳定性、覆盖能力及数据传输速度。
另外,作为对用户负责的走心厂商,摩托罗拉在新品安全方面也是极为用心:延用全球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尤其是辐射标准,并按欧标进行设计。因此在手机设计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很多成本,比如:天线上会有一些感应器,能感应到手机与人体距离,从而对手机的发射功率有控制。0.227w/g的辐射测试结果,也是佐证了摩托罗拉力求保证产品安全的决心。
标准严格,产品万无一失
除了产品设计的走心,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们对产品的质量把控丝毫不松懈:摩托罗拉g7 plus在出厂之前,会经过实验室和工厂的双重测试,在过程中从工程、生产、市场维度进行多达6000多项的检验,检测周期至少为26周。
摩托罗拉每一部产品,从产品成型到产品量产,都需要做700余项实验佐证。在实验室测试阶段,就需通过信赖性测试、拉力测试、防水测试、老化测试、螺丝测试等上百项测试标准,对设计、配件、工艺多方考证后方能进入工厂测试阶段。仅一部手机的信赖性测试,就将经历1.5米办公地面跌落、20000次高低温中Memory读写、100次1米钢板随机跌落及10000次微跌、10万次按键打击测试、350牛顿滚动弯折等67项共计5轮的测试……精益求精的摩托罗拉工程师们,无数次实验才将这次的摩托罗拉 g7 plus带到我们眼前。
老友重聚,旧情新颜。摩托罗拉工程师们,用理性在产品上写诗:尖端技术组成产品骨骼,反复多次测试构成标点,严谨态度起承转合,最终谱写出华丽篇章——摩托罗拉 g7 plus,续写摩托罗拉在中国与摩粉三十余载的老友情谊。期待摩托罗拉的下一个三十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注意可能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