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称,网贷监管机构召开专题会议,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开展部分省市的试点备案工作,在2020年完成全国范围内存量网贷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相关备案试点工作方案也已在网上流传,方案有意将P2P分为区域性和全国性经营两类,其中,全国性平台要求注册和实缴资本不低于5亿元。
如今,网贷行业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关键节点,备案制度的推进,对于确定行业发展方向,稳定投资者预期,至关重要。
自2018年以来,网贷行业一直处于"去劣币"的过程,其中,既有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也有监管持续加码的因素,比如2019年一季度连续发布两个重磅文件《175号文》和《1号文》,奠定全年"清退""三降"的主旋律。据零壹财经统计,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有1027家,同比下降52.5%,大量平台开始选择主动关闭网站和清盘。
尽管网贷行业处于调整时期,自去年暴雷潮以来,还是能够看到投资人信心的缓慢回升。零壹财经的数据显示,3月份,行业借贷金额为857亿元,环比增长24.6%,截至3月末,行业借贷余额为8029亿元;借款人数和投资人数均环比增长21%以上,人均借款金额和人均出借金额有略微增加,这深刻反映出,尽管行业弊病不少,也确实满足了大量用户的投资需求。
此外,行业也已显示出企稳迹象,一季度问题平台53家,较2018年第四季度大幅减少77.1%,仅为2018年第三季度问题平台数量的1/10。然而,3月底团贷网被立案侦察的事件也说明,"驱逐劣币"的过程远未结束,距离全行业的普遍合规尚有距离。
备案预期日渐明朗,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恰是一个关键过渡期:良莠不分、泥沙俱下的乱象业已终结,合规良性的新秩序尚未建立;大势正趋向回暖,个别平台"暴雷"的风险犹存。
在这种变局下,对于一个网贷投资者而言,既要追求适当的收益,也要做到充分的风险防范,因此,正确掌握网贷投资策略非常重要,以下三条可以借鉴参考:
1) 将网贷视作投资组合一部分,牢记"小额分散"
风险和收益相匹配,投资人应有风险意识,须知网贷不同于银行存款,收益高,风险相对也高,网贷可以投资,但应该适度,可以将其与存款、股票、房产等一道,视作一种资产类型,进行适当比例的配置;
投资网贷,也要适当做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目前各平台普遍采用固定期限的产品,期限分布由1个月到36个月不等,且有缩短短标的趋势,要结合自己的资金需求,对期限结构有合理安排,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时,尤其要关注平台情况、标的资产、债转规则等信息。
2) 将合规视作平台选择的重要依据,坚持"三证齐全"
在变局时刻,只有选择靠谱、合规的平台才是相对安全的保障,不要盲目信任规模大,而合规最基本的就是"三证齐全",即ICP经营许可证、等保三级认证以及银行存管+白名单,这是行业准入的基本资质,如果这都没办法做到,合规就无从谈起。
此外,合规平台一定是标的真实有效,资金和标的能达到一一对应,且方便投资人公开查看,以爱钱进为例,其投资标的就可以在爱钱进APP内—【我的】—【出借记录】—【出借详情】—【出借项目】中进行查看。
3) 将备案进展视作平台筛选的前瞻指标,提前跟踪布局
从现有政策风向看,未来可以获得备案,尤其是全国性备案的平台会非常有限,比如,《175号文》要求"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因此,只有积极推进行政核查、报送数据、整改验收且资本实力充足的平台,才有机会成为少数的幸运者,要投资网贷,现在就可以从备案准备、进展去留心相应的平台标的,选择拥抱监管、且能符合已有标准的平台,下注能最终留下来的。
除了"三证齐全"外,目前已有一些标准能筛选未来可能的胜出者。比如,截至2019年1月底,只有103家网贷机构接入中国互金协会的披露平台并进行信息披露;全国性平台要求实缴资本在5亿以上,能达到这个条件的,也只有人人贷、爱钱进等10家左右的平台,这些平台未来获得监管层青睐的概率会大很多。
从3月行业回暖的态势看,网贷行业存在确实有雄厚的需求基础,而备案时间表的讨论本身,即说明监管当局愿意为网贷留下制度创新的空间,随着备案制未来真正落地,清理后的行业会更规范更有序,但是,网贷毕竟是一种投资,有其风险,对出借人而言,不要盲目信任所谓的"大"平台,切记谨慎判断和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注意可能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