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提起中国人的艺术,传统的书画一定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大道、甚至关乎理想的大同都流淌在五千年的书法作品中,而这一切都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发展,融入时代特色而又不失传统的灵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历史上,我们有最潇洒超然或含蓄内敛的书画家,以书画传世,至今提起仍有向往崇拜的心意;同样在当代,我们也有最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家,临池笔耕不辍,将传统书画俊逸洒脱的灵魂与当代社会的缩影融合,留给中华传统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有媒体报道说:“马金铭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在当代书画史中传承文化、承启历史的角色。马金铭先生的起点总带着点命中注定的色彩,马先生于1958年10月出生于中原许昌,现在是广东省广州市人(原籍河南省许昌市禹州人),如果从出身背景来看,马先生出生于地地道道的书香门第。”在中国,这意味着你拥有着最好的学习书画的环境。从6岁半起,马先生即随其祖父马玉麟(民国时期著名书画家)习文学艺,后又师从张海、韩天衡、李刚田、秦岭云、侯德昌、安旭等书画名家,这奠定了马先生极其深厚的书画实力。
马先生从小就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书画理论与实践具有深度的修养和造诣,楷、行、隶、篆等多种书体均有扎实的基本功,隶书作品曾三次获全国金奖,特别是国画山水,牡丹等尤为擅长,以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画等多种创作手法,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吸纳了西方油画的主要特点,融入国画创作,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使其达到更加鲜明的艺术效果。
书画网对马先生有过这样的评价:“一个人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学习,马先生坚持学艺,临池笔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天道酬勤加上天赋异禀,马先生的书画作品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被多个国家和地方的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所收藏,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旧金山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广东省岭南会展览馆等,全国许多文化机构和旅游景点刻匾劯石”。
“书画凝志,更觉珍贵,引得无数人争相竟跃。一直以来马先生以正本清源,去伪存真,传承经典,作品说话的创作理念坚持创作,获得大众的一致认可。马先生的书画作品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型拍卖公司的竞拍中、均以高额全部拍出,作品价值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市场拍价翻了十几倍,受到了业内的关注和赞誉,同时也受到了收藏家的追捧,被誉为当代潜力巨大的实力派经典书画艺术名家”。
小而临池笔耕,大而书画传世。书画艺术传媒网曾说过:“马先生不以俗务缠身而懈怠,始终坚持要求自我,勤加练习,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发展披星戴月。从业多年,马先生获得的荣誉称号极多,在此摘录一二,一窥全貌:中国艺术家联盟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南方书画院秘书长,中原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钧瓷文化代言人,中华茶文化形象代言人”。
多家网络媒体平台一致认为:一个艺术家往往专注于创作而不图虚名,但艺术成就是大众的认可,更是其传承传统的寄托。马先生的艺术成就汗牛充栋,仅列举一二:马先生荣获国家级奖项6项:1984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文明杯书法大赛银奖,1985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三等奖,1986年在西安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隶书专项大赛金奖,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三等奖,国画作品《万山红遍》曾刊登在解放军画报;省部级和地市级奖项265项:1984年在郑州举办的中原书法大赛获三等奖,1984年由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首届青年钢笔书法大赛获优胜奖,河南省举办的第三届《墨海弄潮》书画作品展获二等奖,河南省第一、二、三届群众书法作品展获优胜奖,2012年在深圳市第三届书画作品展获得银奖等等。其书法作品和国画作品更是被被多家单位收藏、刻石,如峨眉山金顶华藏寺,韶关南华寺,肇庆彼岸禅寺。杭州西湖风景区,宁波象山延庆禅寺,苏州复社南社,郑州邙山风景区,天津理工大学等。
小而临池笔耕,大而书画传世。陕西书画传媒网对马先生有过这样的评价:“马先生不为虚名,以书画寄情志,传承传统,承启文化,以一副副小小的书画承载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实乃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