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道’解决的是发展策略与发展路径问题,那么‘术’则解决的是发展定位与顶层设计的问题。从事一份事业,只有‘道’而没有‘术’做基础,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因为它决定了这份事业难以长远地发展。”
2019年3月30日上午,中国儿童中心事业发展部负责人宗丽娜在“系统建构儿童友好型教育综合体”行业研讨会的主题授课中,分享了系统思维(即“术”)对于儿童事业的重要价值,并以“还在埋头‘地产+教育’?不如转舵‘教育×地产’——儿童友好型教育综合体五位一体系统建构”为主题,深度解析了儿童素质教育的行业前景与突围路径。
宗丽娜在研讨会上的主题授课
以下是中国儿童中心整理的宗丽娜主题授课的核心内容。
v 困兽:当前儿童素质教育的困境与问题
消费升级与人口红利带来不仅仅是儿童素质教育行业的广阔蓝海,也需要了解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良师难求、收费颇高、机构分散、服务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烦扰众多家庭的选择——家庭需求之“痛”;房租高昂、人力成本高、研发能力弱、经营管理乱象、缺乏政策把控能力围困教育机构发展——教育机构之“痛”;饱受电商冲击、存量价值亟待升级、学科拼凑型教育商圈可持续能力差阻碍商业地产升级——地产商圈之“痛”;评估认证标准难统一、市场乱象难治理(超纲超量、无证无照)等问题挑战政府治理能力——政府监管之“痛”。只有扼准行业痛点,才能对症下药,为瞄准赛道开辟且入口。
v 原野:儿童素质教育的政策走向及行业趋势
近些年,国家从政策到实践层面全方位关注儿童事业,大力支持与规范儿童素质教育行业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是,国家领导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国家领导强调,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贯通校内外多种教育形式,把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各类校外文化体育等场所建设成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教育平台………要求教育、妇联等部门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请大家注意,我们要建设的是“教育平台”,不是单一的学校,也不是培训机构。学校、家庭与社会要三方合力,共同致力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领导所强调的也体现了目前儿童素质教育生态的一大趋势——大教育。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告诉家长这门课能让他的孩子提高多少分,家长不一定认可。作为符合大教育思维的教育从业者,应该告诉家长的是这门课有利于提升孩子的何种素养与能力。素质教育行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也就是教育归根结底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其实,也就是人的问题——生存问题与生活问题。
教育内容与时俱新,更新迭代周期不断缩短。在时刻关注新兴教育主题与教育业态的基础上,儿童与家长的认可度才是最重要的。
宗丽娜在研讨会上的主题授课
教育市场蓝海广阔,但入海口在哪儿?风口在哪儿?你是否有资格进入这片蓝海?这就要考虑自己的综合能量——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你的研发能力?是你的服务质量?是你的运营管理能力?还是你的品牌影响力?
儿童素质教育行业对于每一个志愿深耕于此的人都是相对公平的,想要在这个行业里拥有一席之地,问问自己,可以为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什么?
v 号角:我们是谁?
中国儿童中心是谁?我们可以为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什么?
中国儿童中心
中国儿童中心既是国家级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也是国家级儿童素质教育综合体。中心作为集应用科学研究、兴趣培养、教育活动、对外交流、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全国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平台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对全国校外教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中心在三十多年的儿童校外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勤耕不辍,在不断打磨中沉淀与累积了中心的“双十”核心资源——十大核心优势与十大核心内容。我们将基于自有核心资源,整合社会优势力量,共同推动新时代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儿童中心“双十”核心资源
v 突围:我们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我会提倡“教育×地产”,而不是“地产+教育”?“+”只是附加、叠加的概念,商业地产内进行儿童培训项目或亲子空间的简单拼凑,或许可以在前期有比较漂亮的营收数字,可是这种模式无法持久。“×”是能量的倍增与迸发,把教育的深层基因充分融入商业逻辑,将教育的公益属性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才能真正实现儿童素质行业的突围。
中国儿童中心经过政策研读、实地考察与项目论证等一系列实践,我们提出了“中国儿童中心儿童友好型教育综合体”这个既有理念前瞻性,也具备实践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儿童友好”近几年在国内已经不再是陌生词汇。1996年,联合国人居会议指出,儿童的福祉是健康人居、民主社会和良好管理的终极指标。 2010年国务院妇儿工委提出“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目标与策略措施。目前全球已有870多个城市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友好城市的权威认证,遗憾的是其中还没有一个中国城市。中国城市的“儿童友好”有待引起更多重视。
图片来自网络
儿童友好城市的创建并非一朝一夕。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差异也很大,创建儿童友好城市面临软硬件各方面的困境。于是,我们以项目建构为突破口,正在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型教育综合体,建构以优质、精准、个性化的一站式教育解决方案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儿童友好空间,进而链接城市,深入社区,将儿童友好城市的国际理念落实于中国校外教育实践新模式的探索中,一步步实现儿童友好在中国的落地。
内容模式上,我们提倡的教育综合体不是培训班的拼凑,这是目前多数教育综合体的呈现形式,但这只是它的雏形。中心要布局与建构的是生态建构型与主题融合型的教育综合体。这是两种从教育理念、提供教育内容、设计配套空间、整理运营与管理、IP打造与推广均能建构良好的内部生态系统的教育综合体。
项目架构上,为了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解决行业面临的资产投入、内容研发、运营管理、品牌建构等实际问题,全方位、立体式推进项目落地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布局行业发展支持中心、可持续支持中心、教育资源研究中心、项目运营管理中心、品牌文化中心五位一体的项目架构。每个分中心将会有更多志愿在儿童事业领域深耕的政府、企业或机构加入。
具体的合作分为两种,一种教育综合体示范基地的申报,一种是教育综合体五个分中心的合作伙伴申请。
项目示范基地具体又分为社区、城市、区域三种类型,每一种都对应不同的申报条件,包括地理位置、体量大小、核心优势等。当然,中心也会为这些拟建综合体或已有综合体提供顶层设计、内容升级、运营管理、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项目合作伙伴具体分为行业发展支持中心、可持续支持中心、教育资源研究中心、项目运营管理中心、品牌文化中心五大合作方,对方可以根据自身优势与发展定位选择适合的类型,自主申请合作。
宗丽娜的主题分享引发了现场学员的提问热情。学员围绕中国儿童中心各种优质项目的运营经验,以及自己在运营项目过程中的困惑与瓶颈,向宗丽娜轮番提问。即便“家家有本不同的经”,但从学员关注的问题看来,商业地产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教育则是诸多学员认可的最强硬核。
宗丽娜与研讨会学员交流
未来已来,中国儿童中心已经做好准备、张开怀抱,希望走出这座大院子,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儿童事业奋斗者一同走出北京、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去饱览世间百态,用儿童友好城市的国际理念去拥抱孩子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