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本市药品抽验合格率为99.76%、 派出工作组对39家疫苗储存配送专项检查、基本药物和社区零差率药品抽验合格率连续9年100%……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药监局获悉,在上述基础上,2019年本市将试点在50家连锁便利店为市民提供板蓝根、电子血压计、医用防护口罩等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
北京市药监局介绍说,2018年全市抽检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共1.49万件,合格率99.76%。基本药物和社区零差率药品抽验合格率连续9年100%,未发生药品突发安全事件。同时,对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实施最严监管。2018年,市药监局共检查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8400余次,对医保定点药店实施全覆盖检查。组织药品相关专项治理行动20项。对4家在产疫苗生产企业制定个性化检查方案,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监管力度;派出工作组对39家疫苗储存、配送企业和9家干线运输企业实施专项检查,有效杜绝安全风险。
2019年,市药监局将持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全流程监管,持续加大药物抽检力度,重点实施无菌产品、特殊管理药品等高风险产品,中药饮片等高风险企业的监督检查,高标准抓好“强化药品全过程监管”“创新品种审批绿色通道”“加大药品安全抽检力度”等各项工作。
一方面,推进“责任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地方党委和政府对辖区内药品、特别是疫苗安全工作负总责,杠起保障药品安全的政治责任。另一方面,推进“智慧监管”,加快完善药品监管数据库,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跟踪国际、国内产品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加强药监“智库”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还将试点在50家连锁便利店为市民提供板蓝根、电子血压计、医用防护口罩等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加大力度推出一批方便群众、服务民生的举措,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此外,推进“互联网+药监”,落实“服务包”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阳光药监”。进一步做好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审批、检查、抽检、处罚等监管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加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北青报记者 张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