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投资人透露,延安必康(002411.SZ)从2018年起至今已全额兑付“15必康债”、“16必康债”、“16必康01”债及“16必康02”债四只债券本息,规模合计超70亿元,如此体量的全额兑付在债券市场频频“爆雷”的市场环境中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延安必康不仅仅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也向投资者展示了优秀企业在面对不利经济形势时强大的防御能力。 债券违约频发,必康顺利兑付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3月7日,债券市场共有133个主体发行的282只债券发生了违约(不包括场外交易违约债券及跨市场重复债券),涉及违约金额达1,842.52亿元。从年份来看,2016年与2018年为违约的高发期,尤其2018年,违约规模超过往年之和,而债券违约结构也是从非上市企业向上市公司蔓延,2018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债券出现违约,违约金额达2,457亿元。这是自2014年首次出现公司债券违约之后的年度之最。 进入2019年违约情况仍在继续,但速度有所放缓,至3月7日,新增违约主体6家,违约规模为137.58亿元。从企业性质来看,违约主体中的85.50%都是民营企业(将集合票据发行主体视为一家),体现出了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困难局面。叠加金融严监管的大环境,债券发行市场也不平静,未足额募集的情况屡见不鲜。 延安必康能否顺利兑付债券,考验着市场对延安必康的信心。但幸运的是,必康度过了这一大考。必康凭借其自身的品牌影响力、稳定的收入模式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据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延安必康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58.18%,创下公司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稳定的主业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了稳定的营收和利润,保障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 多个在建项目投产在即,突破产能打开业绩成长空间 受限于产能因素,延安必康医药工业板块近年的增长也受到了一定限制,不过这一问题将很快迎刃而解,因为公司多个在建项目预计逐步投产,这些项目的投产将使公司产能得到快速释放,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引擎”。 据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陕西必康的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通过GMP认证,意味着该建设项目将很快投入使用。据了解,陕西必康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采用了行业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可确保过程控制参数严格执行国家参数要求,从而将中药提取生产工艺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同时减少大量的人力。 中药企业的产能释放很大程度受限于中药提取能力,陕西必康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通过GMP认证将有利于公司中成药制剂车间产能的释放,进一步提高整体产能利用率。 此外,公司投资50亿元投资建设的“山阳·必康国家中药材储备库暨大数据交易平台项目”,投资46.52亿元建设的“制药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等战略性项目都有望在2019年投产。其中,“制药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是必康医药数字工厂的一部分,必康医药数字工厂是由延安必康及其大股东新沂必康共同打造的目前全球唯一落地的超大规模医药数字工厂,该项目投资总额超200亿元,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云计算、远程成像、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建设了大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体验等多种业态,是全球医药领域最富科技感和体验感的超现代智慧创新园区。 未来,延安必康将轻装上阵,借助医药数字工厂打破束缚已久的产能瓶颈,继续推进“工商融合”战略,重点布局和推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注意可能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