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代“陈妙常”忆武丑大师张春华)
张火丁
一代武丑大师张春华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3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众多京剧名家后辈到场相送。
“三岔口再无刘利华 连环套痛失朱光祖”的挽联将张春华最经典的剧目镶嵌其中,屏幕中盛年张春华的影像招招式式传神生动。高牧坤、李维康、李光、沈健瑾、张火丁等名家都出现在排队的人群中。其中沈健瑾和张火丁两代艺术家都曾因《秋江》这出戏受益于张春华大师的指教。
他把《秋江》排成了一出大戏
李光、沈健瑾夫妇与张春华先生交情甚笃,同在国家京剧院二团,沈健瑾曾与张春华同台演出《秋江》一剧。“那年去台湾演出,张春华先生跟我说,我与张云溪有个愿望,就是把昆曲《秋江》移植成京剧,那一次他在电话中就开始给我编腔。老先生既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又有创新意识,比如老艄翁与陈妙常在船上的一段戏,先生的编排非常巧妙。那时他已经60多岁了,依然陪着我走了三个圆场,因为他的编排,《秋江》成了一出大戏,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后来又在《猎虎记》和《三打祝家庄》中和他同台,先生非常提携和信任后辈。他的单刀枪和四击头我们场场都看,那种精气神真的很难在舞台上见到了。”
《秋江》成为我日后排新戏的敲门砖
张火丁称自己当年刚入战友京剧团时,便有幸和张春华先生学习《秋江》。“先生一直鼓励我将昆曲移植成皮黄,并用程派唱腔演绎。剧中16岁的小尼姑陈妙常用程派唱腔来塑造,给了我日后很大的信心,这出戏也成为我以后排新戏和移植剧目的敲门砖。他虽然是叶盛章先生之后的一代武丑大师,但除了自己的本行当,旦角戏也教得非常好。每年我都会和哥哥去看他,今年春节也去探望过。”文/北青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青报记者 王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