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首都营商环境,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月28日上午,北京一中院与北京市工商联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签署全市法院范围内“首份”促进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并为“首家”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揭牌。
据了解,2018年,北京一中院共裁定保全案件213件,同比增长117%,保全标的额152.1亿元,同比增长35%。此外,一中院多方借助社会资源,创新推进诉调对接、诉非衔接机制建设,与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多家专业调解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成功调解多起证券期货、股权转让纠纷。一年多来,一中院多元调解导出率超过50%,调解标的额近21亿元,位列全市同级法院首位。
今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街机制建设的意见》。北京一中院与北京市工商联在充分沟通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建立起多元纠纷化解与产权保护合作机制。
会上,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在存和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玉金共同签署了《深化多元调解机制 促进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北京一中院、北京市工商联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揭牌。
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旨在坚持依法保护、平等保护,共同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商会调解与诉讼程序在效力确认、程序安排、法律指导等方面的有机衔接,推动民营企业产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立足辖区高新企业多的特点,借助北京市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探索开展在线解决纠纷,加大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服务力度。双方建立健全联系会商、调研攻关、交流培训和社会引导等常态化协作沟通机制,积极为辖区法院与工商联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诉调对接机制在辖区法院落地实施。
吴在存表示,一中院将以此次合作签约为契机,坚持立足司法审判职能,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机制,为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保障。
赵玉金在致辞中指出,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并成立调解室,是落实北京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市工商联将继续深化与市一中院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工商联所属商会调解民营经济领域纠纷的优势,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为民介绍,市工商联也将设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组建律师顾问团,推进民营企业产权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