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北青报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获悉,截至2月19日24点,北京市五环路内禁放区连续两年保持“无伤情”“无火情”,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情、致伤连续两年下降。
除夕至正月十五,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情1起、致伤31人,同比分别下降94.1%、下降11.4%,未发生人员重大伤亡及重大火灾事故;除夕至初六空气质量达标6天,同比增加5天,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3%,为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了“禁放区禁住、限放区安全、社会面平稳”的预期目标。
2019年春节是《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的第二个春节。为改善首都大气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满足广大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细化落实安全监管、宣传引导、打击查缴、禁放看护、应急处置等措施,确保了节日期间禁限放工作成效明显。
截至2月19日24点,北京市五环路内禁放区连续两年保持“无伤情”“无火情”,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情、致伤连续两年下降。
除夕至正月十五,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情1起、致伤31人,同比分别下降94.1%、下降11.4%,未发生人员摘眼球、截肢等情况及重大火灾事故;除夕至初六空气质量达标6天,同比增加5天,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3%,为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了“禁放区禁住、限放区安全、社会面平稳”的预期目标。
元宵节当晚,全市共发动各种控制力量80.5万人,共同开展禁限放管控工作;各区政府组织街乡镇干部,严格落实“网格化、实名制”看护模式,强化定点值守、动态巡控、秩序维护、违规报告等职能作用。市消防总队启动一级战备,5600余名消防专业力量、1077部消防车、8500余个微型消防站,实施五环内加强级和五环外全要素前置执勤,加强重点地区巡逻控制;市公安局启动高防控等级,动用警用直升机,出动2.9万余名警力、10485部车辆,投入街面维护秩序。当晚,未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情,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1人,同比下降66.7%。
除夕、初五、十五等重点时段,全市共发动242.6万余人次控制力量,共同参与禁限放看护工作;市政府开通烟花工作总指挥部,同步启动市、区、街乡镇三级指挥体系,蔡奇、陈吉宁、张延昆、张家明等市领导,先后通过一线检查指导、指挥调度、开会部署,推动工作落实。工作中,各部门、各区政府主动作为,履职尽责,调动一切资源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强大整体合力,有力维护了首都社会治安平稳有序。
正月十五过后,市烟花办也请市民继续遵守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不要在禁放区和限放区内燃放烟花爆竹,未燃放的烟花爆竹可交到辖区设立的回收点。
2019年春节期间,全市37个烟花爆竹销售点共销售2.36万箱,同比下降20.5%;共查处违规燃放902起,劝阻、制止1503人次;共查处非法烟花爆竹案件11起,收缴非法烟花342箱,依法处理10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