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树楷模”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事迹宣传——贺春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人物简介:贺春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组组长
人物详细介绍-
贺春萍,女,硕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74年2月生,汉族,四川江津县人。中共党员。1997年6月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保系,学士学位;2005年6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7月分配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遵守党规国法。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密切联系群众,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科研岗位上不断钻研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努力进取,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热带作物病害研究,现重点开展天然橡胶、热带优稀水果等作物病害病原学、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2008年来一直担任环植所特色热带经济作物病害课题组组长,现任海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秘书长,协助学会领导完成海南省植病学会的相关工作。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承担、参与国家、省部级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1项,参与科研项目17项;获科技成果奖励5项(均为第二完成人,其中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篇,SCI/EI论文3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2部);参编教材1部;获授权专利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制定发布农业行业标准7项;取得农药专有产品1个。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特别在橡胶树根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创新研发出一项橡胶树根病化学防治关键技术,该化学防治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研发防治橡胶树根病化防关键技术,技术成果在海南、云南等地推广应用,示范面积4000亩,防治成本下降35%,平均防效78%以上,示范效果显著,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橡胶树根病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近年来除完成繁重科研任务外,还多次参与省部级以及院所组织的科技下乡、科技救灾及科技培训活动,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应对热区突发性灾害(旱灾、寒害和台风)、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响应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及本省相关科研单位的号召,多次深入到灾区第一线了解灾情,为灾后生产恢复提供科技服务。努力承担科技培训授课任务,针对天然橡胶等热带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控实用技术进行培训,先后对海南省南亚办、农技中心农技人员、海胶集团等生产技术人员培训,参与培训人员3000余名。
2010年和2009年度分获热科院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近6年来,4年年度考核优秀。事迹如下:①2010年年初曾两次参加云南地区抗旱救灾的调研和科技服务工作。3月15日至19日随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到云南西双版纳州和红河州河口地区调查2010年春季期间的干旱对橡胶树生长的影响和橡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防治建议和治理措施。4月1日至8日,响应农业部关于实施科技抗旱救灾的指示精神,随同中国热科院服务“三农”与推广领导小组、热科院兄弟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再次深入至云南开展旱灾调查和科技救灾工作。至西双版纳发生旱灾严重地调研旱情,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生产部门大力配合,广泛开展科技咨询与服务,指导农民抗旱救灾。其中在抗旱救灾工作期间因食用蔬菜农药的原因,造成食物中毒,晚上至住宿地上吐下泻一晚,但考虑到怕自身身体原因会对工作行程造成影响,一直扛着没向领导汇报,直到调查工作结束后才向同事提起此事,现想起都觉得后怕和万幸。②作为热带作物植保领域的专家参加海南省特大洪涝灾害损失评估会议。2010年10月11日参加了国家农业部热作经济中心在海口召开的海南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损失汇报、评估及建立恢复生产措施座谈会,作为热带作物植保方面唯一的专家参会,在会上针对此次发生的灾害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案和救灾措施。③2010年10月中下旬先后两次赴海南涝灾区进行灾情调研和开展科技救灾服务。10月20-26日,随同海南省农业厅灾后恢复生产服务队,蹲点琼海进行科技服务。针对许多农户提出的槟榔树、橡胶树出现病虫害为害严重的问题,耐心地在林间为胶农进行病虫害危害症状的识别及防治措施的讲解;深入到中原镇和博鳌镇冬季瓜菜基地受灾地点,现场指导农民开展灾后恢复与生产技术服务。重点针对橡胶、瓜菜、胡椒等热作上水灾后容易发生的病虫害特点、传播途径及防治技术进行田间咨询和培训。发放抗灾资料2000余份,为琼海的抗灾救灾工作做出较大贡献。10月13日至15日,随同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对海南省定安、文昌、琼海等受灾较为严重的市县开展灾情调研,指导灾后恢复生产。④2011年先后参加了“纳沙”、“尼格”等台风对海南省热带作物危害情况调研和帮助恢复灾后生产工作。2011年10月7日,应海南省农业厅南亚办邀请,赴儋州市光村镇热作农场开展天然橡胶和香蕉灾害调研和病虫害防治服务。一到光村,就对农场橡胶病虫害情况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并就病虫草害防控技术进行了现场讲解。同时,应蕉农邀请,对当地香蕉基地灾害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农户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此次科技救灾服务,协助农户解决了灾后自救与病虫害防控问题,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户的欢迎和肯定。2011年10月12日-13日,随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专家与儋州市农技中心的科技人员组成儋州市南部片区科技救灾服务队赴兰洋镇海孔村委会陈屋村、和庆镇美万新村开展灾后恢复生产指导。针对风灾后断倒橡胶树的情况进行了灾后恢复生产技术现场培训,在受灾胶林对橡胶树暴雨风灾后严防病虫等次生灾害(割面条溃疡、根病、小蠹虫、白粉病和炭疽病)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现场讲解和培训,为受灾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⑤2013年11月13-15日,在海南省农业厅组织下,赶赴强台风“海燕”危害严重的海南省三亚市、陵水县、保亭县等重灾区,开展科技救灾,指导灾后病虫害防治,发放技术资料,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强台风“海燕”带来的强风暴雨影响海南、广西等华南地区,为历史所罕见,给海南的农业产业造成严重损失。深入至受灾严重橡胶林段现场指导农技站以及热作中心技术人员、农民等科学处理断倒树、茎干断裂树,讲解暴雨风灾后如何严防橡胶病虫害等次生灾害技术措施,帮助开展灾后重建和科学救治,使受灾损失降至最低。⑥积极参与国家林业局开展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两次。2014年9月11日-10月17日为期40余天,作为普查组病害专家组成员与海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海南省儋州市森林植物检疫站相关人员对海南省儋州全市17个镇、10个农(林)场内的林木、苗圃、木材加工厂、绿化带等地进行全面普查。2015年4月21日-8月14日,作为普查组病害专家组成员与海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及儋州市、临高县、海口市、屯昌县等森林植物检疫站相关技术人员对海南省文昌市、海口市、澄迈县、临高县和定安县5个市县60余个乡镇及附近地方农(林)场内的林木、苗圃、木材加工厂、港口码头、绿化带等地进行全面普查,调查林种涉及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及各种观赏绿化苗木共50余种植物。普查工作中主要负责林木病害鉴定、病害标本采集和制作,提出有害生物(病害)名录,撰写调查技术总结报告。基本查清了儋州市、文昌市、海口市、澄迈、临高和定安县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危害、扩张趋势、传播途径,为海南6个市县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