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树楷模”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事迹宣传——李永恒,中国铁道学会
人物简介:李永恒,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高级工程师
人物介绍—
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国标准动车组是让这张名片闪亮的宝石之一。中国标准动车组是中国铁路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铁路技术装备自主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有无数科技工作者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这其中就有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工程师李永恒。
李永恒,男,生于1981年10月,汉族,黑龙江五常人,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他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人,但他又是不平凡、不一般的人,他在平凡的岗位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获得“青年岗位能手”、“研发明星”、“设计之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火车头奖杯”等奖励和称号。
他属于80后,但却是一个传统的人,含蓄内敛,认真理智、谨慎独立。大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我国自主开发的“长白山号”动车组,非铁路专业的他决定投身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研制工作,只是因为他喜欢研究设计,看到铁路装备制造企业非常重视自主研发创新,他觉得在那里会有实现理想的舞台,尽管他对铁路和机车车辆一点都不了解。
1.他坚守信念,扎根铁路移动装备事业
2005年毕业后,李永恒到了那个研制“长白山号”动车组的中国北车集团长客股份公司工作,开始了动车组有关的设计、研发和创新工作。2015年他被调到中国铁路总公司,从事动车组有关的科研管理工作。
他扎根铁路移动装备事业,一直从事铁路客车、动车组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从长客股份研发中心设计师、助理工程师,到长客股份技术中心工程师、高级工程师、B类拔尖人才、B类专家人才、设计经理,再到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动车组科研工作的主管工程师。他在动车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自主创新过程中不断积累,成为铁路动车组、客车研发设计和科技管理方面的专家。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2项。
在长客股份公司工作期间,主持完成了用于京沪高铁的时速350公里CRH380BL型长编组动车组和用于哈大高铁的时速350公里CRH380BG高寒动车组的研制,参与了CRH5A型动车组、CRH5J型综合检测列车、CRH380CL型动车组、25G型加改客车、25G行李车、出口孟加拉公务客车、出口斯里兰卡宽轨客车等十几种铁路动车组和客车的设计、生产、售后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
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期间,开展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实现动车组关键系统和零部件自主化对等替代,突破了动车组核心技术由外方控制的局面,组织完成多个动车组车型的设计定型工作,组织完成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
2.他勇于开拓,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作为主任设计师,组织设计团队针对京沪高铁速度高、距离长、客流量大等需求,研究攻克了16辆长大编组技术、试验速度超过400km/h的高速牵引和制动技术、满足不同旅客需求的车内布置和装饰技术、适应高速无砟轨道的减振降噪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完成了满足京沪高铁运用需求的时速350公里CRH380BL型16辆长大编组动车组的设计开发并投入运用,经过6年来大批量的稳定运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京沪高铁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奖特等奖;
作为设计经理和主任设计师,组织研发团队针对哈大高铁低温、高速、风雪、冰冻等恶劣环境,研究攻克了材料低温特性、车辆系统节能、密封防雪及防结冰、空调采暖、水系统防冻及关键系统低温适应性等关键技术,完成我国首列适用于哈大高寒高速铁路的时速350公里高寒动车组——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的设计开发并投入运用,该动车组获得2013年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高寒动车组,经过5年大批量稳定运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累了丰富的高寒高速动车组研发设计、试验验证、运用和检修维护经验,也为俄罗斯高寒高铁等“走出去”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实际运用业绩。
作为动车组科研管理的主管工程师,组织国内动车组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铁路局等产学研用单位,针对中国铁路自身需求,采用正向设计手段,开发了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新一代中国标准动车组,推动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系统产、学、研、用部门联合攻关,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并在安全性、智能化、列车信息化管理、节能环保、可靠性等方面实现技术新突破,更加适应中国铁路运用实际需求,并实现世界上首次运营动车组420km/h交会和420km/h重联运行,全面实现自主化,使我国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核心技术,动车组技术水平与西门子、庞巴迪等国际知名公司的高速动车组产品处于同一级别,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高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他坚持创新,科研攻关成果丰硕
为实现动车组核心技术自主化,支撑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中国铁路总公司发挥行业组织和资源优势,通过科研立项方式,组织开展动车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工作。李永恒凭借多年动车组研发设计经验,参与组织动车组主机企业及配套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对动车组牵引、网络、制动、转向架、辅助、钩缓、门、空调、给水卫生、风挡等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开展了自主化联合攻关。这些关键技术的开发、验证、考核过程复杂,都要组织审查、评审,研究制定装车验证方案,组织开展验证考核。李永恒组织评审、验证考核的有30多项,其中20多项已投入批量运用。实现了动车组牵引、网络、制动等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自主化,实现了车轮、车轴、齿轮箱等关键硬件的自主化以及车门、车钩缓冲装置等重要配套技术的自主化。
通过对这些动车组关键技术的自主化攻关,提高了既有动车组运用维护的自主化能力,降低了运用维护成本,促进了动车组主机企业和配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构建了多项自主化部件的产品技术平台,对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起到有力的支撑。
根据中国铁路运用需求,他参与组织开展了多个动车组车型的设计定型工作。完成了时速350公里CRH380D型动车组、CRH380BJ-A高寒综合检测列车,时速250公里CRH1A-A和CRH3A动车组、CRH2G和CRH5G型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CRH2J型综合检测列车,时速200公里CRH6A城际动车组,时速160公里CRH6F型城际动车组等动车组设计定型有关的试验、评审、运用考核等工作,保障了铁路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及广大旅客对动车组的多样化、特性化需求。
针对动车组运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要求,每年组织开展动车组安全保障、运用维护、基础理论和前瞻相关科研攻关课题30余项,对保障动车组运营安全、提高检修维护效率做出突出贡献,为动车组技术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新技术保障。
4.他甘于奉献,在工作中体现价值
李永恒同志是个对工作追求完美、努力专研的人,由于大学本科学的不是铁路相关专业,他参加工作后就要比其他人多用些时间补充学习铁路机车车辆相关知识,潜心研究、深入思考、不断实践,所以经常加班加点。后来工作岗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多,他更是披星戴月,在研发京沪高铁用CRH380BL型动车组和哈大高铁用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期间,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是常态,经常要加班到晚上11、12点,一些特殊节点还通宵工作,节假日也经常去加班,没有周末,更不要说年休假了。这种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他无怨无悔的坚持了多年,他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加倍努力、多一份付出就会多一份收获,努力工作才能更好的体现自身价值。大多数人在参加工作以后会发胖,而李永恒却在工作后瘦了不少,这与他在那段时期工作繁重、休息不够有很大关系。如今他明白了保持健康的身体是更好投入工作的基础,但对曾经的拼搏和努力却从未后悔,只是在谈到家人的时候,他会觉得对妻子和孩子有些愧疚。
李永恒同志不忘初心,勇于开拓、坚持创新、甘于奉献,为事业争先创优,为企业创新奉献,为群众勇做先锋,为党员争做标兵,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党员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