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北京市未发生一起假释罪犯脱管、漏管、重新犯罪案件。北京青年报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司法局获悉,2018年全市各区继续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重点做好假释罪犯日常监管工作,对假释罪犯用好用足信息化监管措施,通过佩戴电子腕表、适用手机app等方式实施电子定位,实现“应戴尽戴”、全员覆盖,划设电子围栏,限制活动区域,掌握人员活动轨迹,实现假释罪犯不脱管、不失控。
从源头把好适用假释“入口”关
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总队负责人介绍,2018年3月,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关于开展依法充分适用假释深化社会适应性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市司法局通过密切工作衔接、严密管控网络、强化执法考核、丰富教育内容、建立帮扶制度五项措施,抓好假释罪犯社会适应性教育管理工作。
全市社区矫正管理支队强化部门衔接,配合监狱机关委托开展的矫前调查评估、居住地核实工作,从源头把好适用假释“入口”关,实地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在规定时限内反馈调查结果,为监狱机关充分适用假释提供重要参考。对前来报到的假释罪犯,依规定告知其应当遵守的各项矫正规定。对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的假释罪犯,主动联系、及时查找。2018年全年未发生一起适用假释罪犯漏管案件。
人脸识别、指纹报到 对假释罪犯当面报告进行有效验证
据介绍,2018年全市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重点做好假释罪犯日常监管工作,建立社区干部、楼门长、管片民警、司法社工等组成的“七包一”矫正小组和社区评议员队伍,对假释罪犯在社区、家庭、单位的活动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发现存在异常表现和超范围活动情况的及时报告。对假释罪犯用好用足信息化监管措施,通过佩戴电子腕表、适用手机app等方式实施电子定位,实现“应戴尽戴”、全员覆盖,划设电子围栏,限制活动区域,掌握人员活动轨迹,实现假释罪犯不脱管、不失控。
2018年,全市为在管社区服刑人员建立“七包一”矫正小组,通过佩戴电子腕表方式实施电子定位监管,和人脸识别、指纹报到对假释罪犯当面报告进行有效验证等管理手段,以保障所管假释罪犯全部纳入监管视线,全年未发生一起假释罪犯脱管、失控案事件。
社区矫正警告处罚10人次1人严重违法提请撤销假释
在对假释罪犯履行社区矫正义务考核上,全市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对电话报告、当面报告、上交矫正小结等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对参加教育学习活动、参加社区服务是否达到8小时进行逐项考核,通过实地走访、信息化核查等方式检查假释罪犯是否在规定区域内活动,是否严格履行外出请假、居住地变更等审批手续。对发现假释罪犯具有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违反矫正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及时依照规定给予社区矫正警告,或提请撤假释收监执行刑罚。
2018年,全市共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假释罪犯依法给予社区矫正警告处罚10人次,对一名具有严重违法情形的假释罪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请撤销假释。
前期无医疗保障假释罪犯参加医保
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因政策原因不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特别是假释、保外就医罪犯前期在监内服刑,无法参加或者已中断医疗保险,出监后患病没有医疗保障的问题。市司法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关于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本市社区服刑人员纳入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并特别规定当年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且参保缴费的视为连续缴费,可于参保当年一并享受门(急)诊和住院医疗保险待遇,彻底解决假释罪犯医疗保障问题。
据悉,本市已有部分前期无医疗保障假释罪犯参加医保问题得到解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