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马上消费金融(下称“马上金融”)迎来了来自前方科研一线的战报,在重庆银保监局的指导下,马上金融的两项科技课题研究项目:DevOps-IPaaS在消费金融系统中的实践、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在信用风险防控领域的应用,双双入选中国银保监会组织“2018年度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研究”非银行机构一类成果奖。据悉,银保监会共收到申报课题375项,立项有355项,银行业与非银行业机构一类成果课题共32项,入选比例小于1比10。非银行业机构一类成果奖仅9项,入选企业共7家,马上金融独占两项,占比超过20%。这是马上金融2018年科技战绩的完美收官,也可以说是为2019年的科技发展新局面打响了第一枪!
马上金融的科技到底牛在哪?对此,马上金融CTO蒋宁近日接受了媒体采访。
大胆探索 从理论、实践到结果形成技术闭环
蒋宁表示,马上金融的技术体系不只停留在研发层面,而是打通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结果的通路。
首先马上金融具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包括此次获奖课题中涉及到的金融云、人脸识别等以及其他核心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平台、模型,都是基于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基础;其次,马上金融在技术标准化、技术治理水平长度、技术的版本、程度、通用化、可扩展性这些方面都具有强大优势。
在扎实的技术基础上,马上金融结合业务进行广泛实践,不断验证技术在提升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上的最佳效果,同时整理出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优化降低金融风险、提升资源使用率及在动态变化中实现资源动态扩展等结果。
和竞争者对比,马上金融的科技竞争力在于能够基于自身庞大的业务体量、数据、场景进行自主研发,在技术上具备较强的实时数据和技术迭代能力,因此更具实践性,更贴近市场需求。以应用于反欺诈环节的人脸识别技术为例,马上金融的审批流程是全线上化的,大大增加了风控难度,可以说消费金融是在金融领域里对此项技术基础要求最高、沿用最广泛、最深入的领域之一,基于这样的高难度场景自主研发的技术,再加上在技术上的大胆探索,自然能够通过市场与业界的检验。
多样化场景的快速适配能力
马上金融科技的另一个优势是快速的场景适配能力。蒋宁表示,互联网时代造就了高速迭代变化的行业生态,顶尖的科技要追求“万物适配”能力,即对所有的消费场景都能够快速对接。马上金融科技研发的目的是要在实际业务中落地,就必须要达到对各种多样化场景快速适配的能力。
马上金融建立了技术开放平台策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快速适配,做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管理及改变传统运营模式的效率及提升用户的体验。
马上金融连接了上百个场景,每一个场景下都有差异化策略以及集约化风控流程,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对场景下的人群提供差异化的风控流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马上金融打造了全方位、全场景、全人群的精准差异化风险定价能力,能够在任何场景下,对不同的人群提供最佳的服务。通过智能化、全自动化的运维,马上金融能够把所有能力变成组合能力,很好的适应了时代更快速地发展和业务不断地创新和迭代,用更少的人工服务更多的客户,保持业务高效运营。
以反欺诈为例,欺诈领域里又包括多种类型,比如身份欺诈,第一人称欺诈,还有各种各样的场景欺诈,交易和非交易欺诈,支付欺诈,还有套现、非套现欺诈,每一种欺诈类型又需要不同技术、数据、策略和模型,蒋宁表示,马上金融会要求技术根据不同的欺诈类型、场景进行快速响应。
最后,蒋宁表示,受众越来越年轻化,消费越来越超前,是消费金融用户的特点。随着技术环境越来越完备,金融越来越容易获取,并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愿望。马上金融坚持小额分散模式,平均客单价不超过2700元,从业务模式上讲消费金融注定是低风险模式,同时再加上科技的手段,实实在在的支持了普惠金融,促进了消费升级,支撑了经济从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向消费驱动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因此蒋宁认为,驱动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技术手段在业务中要实现三个价值:第一是高效运营,第二是支持业务快速创新和迭代,第三是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注意可能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