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树楷模”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事迹宣传——郭俊峰,中国地质学会
人物简介:郭俊峰,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项目负责、主任
人物详细介绍-
郝俊峰同志,自1995年7月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199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从一名地质技术员逐步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2010年,入选内蒙古“511”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工程。
一、干项目必须成果质量优胜。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余项国家地质信息化项目,主编了内蒙古第二、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全区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和市县规划,同时参加了自治区国土资源顾问中科院翟裕生院士、工程院陈毓川院士指导的内蒙古大矿富矿成矿规律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志等项目和自治区特聘首席专家的科研工作。超负荷的工作从没有影响他完成任务的质量,所提交的成果均以全优的业绩获得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好评。其中与中国地调局合作的“3S技术应用示范”获中国地理信息学会“2014年度全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获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带团队重视人才培养创新。他以项目支撑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来引领事业发展。《如何拓展地质信息化服务实施方案》和打造内蒙古“地质大数据”构想,得到厅党组的高度重视,并于2015年为单位争取到工作经费达440万元的多项科技创新项目,为技术人员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作为科研团队的带头人,悉心指导每位年轻技术人员成长,所率团队由弱变强,2016年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全区工人先锋号”,并成长为单位矿业低谷期的创新发展主战场。
三、做学问刻苦钻研积极作为。工作期间,于2005年、2014年完成硕士和资源产业经济博士的学习深造。2011年被自治区人社厅选派赴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培训。他看重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借助学会的平台,为全区矿产规划编制单位进行技术培训,为内蒙古地质学会起草“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内蒙古地勘基金项目关键方法与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等科技服务项目立项报告以及2012年学会东部典型矿山考察报告。自觉发动部门全体人员,在院内网开辟规程规范和科技情况专栏,连续四年不间断推送地学前沿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个人先后在国内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2015年以来,与内蒙古社科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作出版《在新常态下内蒙古要走“效益优先”之路》、《内蒙古经济地理》、《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等专著。2014年全区国土资源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论文征集”中获“一等奖”。点滴之事,履行着一名科技人员应有的服务职责。
四、做党员埋头苦干引领示范。作为一名二十年党龄的党员,他时刻把做合格党员当成自己做人做事的最起码标准。连续多年被厅、院评为优秀党员。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推进和党建工作亟待加强,2015年兼任院党务部主任。一上任,就把做业务的劲头带到了全院党建工作之中。不懈的努力,使院党建工作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厅党组表彰;精神文明建设和院厂务公开工作获得自治区表彰;多项基层党建特色工作得到上级组织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区系统推广。在抓党建的同时,他依然不忘自己是一名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始终没有丢下对专业技术工作热爱。不顾繁重的党建工作,2017年又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成功申报2个课题,为地质科技人员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拓展研究领域、应对行业低谷做出了榜样。
总之,郝俊峰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对于重点工作能够及时提出富有见地的思路和措施;敢抓敢管,敢于碰硬,负责不推诿,遇难不回避,体现了担当尽责;在工作和生活中,待人诚恳,真诚友善,办事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赢得了较高的威信。不论在什么岗位,不论是什么工作,他总是给自己定的标准很高,自加压力,无怨无悔,始终追求着一流和完美,也总能做出骄人的业绩。不论工作多么繁重,从不报怨,积极作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着一名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应有的先进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