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 树楷模”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事迹宣传——郭文波,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人物简介:郭文波,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人物详细介绍-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博士,正高级高级工程师。负责总队科研、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注重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先后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美国GDP-32Ⅱ多功能电法工作站、加拿大IPR-12激电仪、CG-5高精度重力仪等,主持开发并应用于生产、科研。近年来,每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养了一批敬业爱岗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技术骨干。多次被评为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
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一线从事物探专业生产、科研工作,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应用相结合,跟踪学科前沿,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人员,承担完成国内外大中型生产、科研项目30余项。完成的国家金矿重点攻关项目《综合井中电测在小秦岭金矿区应用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实用的井中激电方法技术及异常解释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良好,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撰写的学术论文《层状介质井中电测数值计算及其影响研究》发表在重要期刊《地球物理学报》上,被SCI收录。在电磁法勘探领域,提出了瞬变电磁法拟地震解释方法与思路,通过求取电性层反射系数实现了瞬变电磁法快速成像;对瞬变电磁法全域多分量观测理论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了瞬变电磁法全域多分量观测垂直与水平分量的数学表达式,推导出了回线源非中心处关于垂直与水平分量的视电阻率表达式;提出了瞬变电磁阵列场观测的方法技术及资料处理、异常解释方法,丰富了瞬变电磁方法技术与解释理论;撰写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澳大利亚SCI源期刊《Exploration geophysics》上或在SEG、IEEE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上交流,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主持完成的大型科技项目《我国北方铝土矿快速评价与远景区预测》,确定了一套适合我国北方铝土矿快速评价的物探系列方案,几个工区的示范勘查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该项目研究成果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完成大中型生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中国地球物理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排名第六、八);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四等奖(排名第三)各一项;获陕西省优秀地质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二)。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作为主要编写人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1998年正式颁布使用。2017年正在主持编写陕西省地方标准《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勘查技术规程》。
在《地球物理学报》(SCI源期刊)、《物探与化探》、澳大利亚《Exploration geophysics》(SCI源期刊)、荷兰《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及美国SEG、IEEE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1篇。
获得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充水采空区检测方法》、《一种利用实测数据中误差记录提高电磁探测质量的方法》两项。2016年申报并成功受理发明专利两项。
2011年3月被长安大学聘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作为校外导师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现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2011年4月被推荐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专家。
现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科技咨询、技术培训、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推广等工作。2016年积极申请成为中国地球物理科技推广试点单位。将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最新科研成果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方法技术在陕西省凤太矿田进行了生产试验,并在远景区开展了示范勘查,获得了多处明显的矿致异常,有望在该区实现找矿突破。积极参加学会的各项活动,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基层行(陕西)学术报告会和中国科协继续教育示范项目—地空电磁探测高端前沿培训于2016年8月23日~28日在西安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