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北京高院通报了2018年北京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情况。截止2018年12月31日,北京法院网拍历史成交额达337.4亿元,累计节省佣金6.7亿元。同时,去年全市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194801人次,因涉嫌拒执罪公诉74人、自诉25人、判刑19人。
去年执行到位金额886亿 网拍节省佣金6.7亿元
去年,北京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216393件,办结217483件,执行到位标的金额886.83亿元,同比增长47.3%,结案率90.4%,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
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决胜之年。北京高院执行局局长杨越介绍,近年来北京法院切实加大财产查控力度、财产处置力度和强制手段的适用力度,加大财产查控力度,2016年以来,网络查控系统为68.02万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冻结资金135.72亿元,查询到房产土地34.4万处、车辆207.64万辆、证券133.73亿股、互联网银行存款5.21亿元。
加大财产处置力度,截止2018年12月31日,北京法院网拍历史成交额达337.4亿元,累计节省佣金6.7亿元,其中2018年全年成交额149.6亿元,同比上升13.6%。
19万人被限制高消费189辆京牌车被处置
加大强制手段适用力度,进一步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2018年,全市法院罚款123人次,金额639.8万元,拘留1445人次,限制出入境3047人次,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194801人次,因涉嫌拒执罪公诉74人、自诉25人、判刑19人。
京牌小客车司法处置工作稳步开展,2018年共处置四期189辆,成交金额共计429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8%。
2016至2018年,全市法院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3万余例,限制67万人次购买飞机票,限制10.6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限制2.2万人参加小客车指标摇号;3.3万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建全市首个执行警务室 法院公安联合抓老赖
据了解,北京法院完善涉民生案件的“绿色通道”。2018年执结涉民生案件2.7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0.8亿元;引入社会力量,拓宽社会救助渠道,探索引入第三方救助机构参与,建立财政拨款、社会慈善资金等互助互补的联动救助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执行救助模式;开展“决胜执行难”全媒体直播活动,对7家法院开展的强制执行行动进行全程视频直播,7500万网友在线收看。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三中院、海淀法院、大兴法院相关负责人分别通报了该院执行工作情况。三中院率先在全市法院建立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担保机制与执行悬赏保险机制;海淀法院与海淀公安分局建立全市首个执行警务室,警官入驻执行局办公,拒执罪的侦查、移送工作得到制度保障;大兴法院深化团队化运行,打造财产处置团队,统一办理现场勘查、价值评估、上网拍卖、腾退交付等工作。全年发布拍卖标的593件,成交率98.99%,成交额4.72亿元。
文/北青报记者赵加琪 通讯员王元义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