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7日电(董兆瑞)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了北京市2018年全年空气质量状况。据介绍,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再创新低,连续两年浓度达到个位数,为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去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下降12.1%。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均较明显,较2017年下降幅度分别为25.0%、8.7%、7.1%。其中,PM2.5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46%,PM2.5仍是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
2018年北京市优良天数227天,占比62.2%,比2017年增加1天;重污染15天,比2017年减少9天。北京“蓝天”含金量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呈现“优增劣减”特征,一级天同比增加6天,重污染日同比减少9天。近六年来重污染日持续减少,2018年全年首次无持续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过程。
2013-2018年PM2.5空气质量级别日历图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近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显著增加, 2018年达标天数为227天,占比62.2%,较2013年增加了51天。其中,一级优天数为72天,较2013年增加了31天。2013-2018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从2013年的58天,减少到2018年的15天,六年间减少43天;2018年连续195天没有发生PM2.5重污染,远超2013年的87天。重污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2018年,北京市加强科学治污,提升监管能力,完成了新一轮PM2.5来源解析。同时在持续发挥全市PM2.5高密度网络监控作用的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的粗颗粒物监测网络,并向社会公布全市粗颗粒物浓度排名前十和后十的乡镇街道,实现精细管理。目前,已经建成覆盖全市325个街道乡镇的粗颗粒物监测网络,共有1000多个监测站点。
此外,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李翔介绍,去年北京市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216.8万辆次,处罚32.5万辆次,是2017年全年处罚量的5.6倍,增加近5倍;全年查处违法行为4929起,处罚金额近2.3亿元、同比增加22.5%;有序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656家,动态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521家,进一步扩大结构性减排成效;全市共完成450个平原村煤改清洁能源,并同步做好电力、燃气、优质煤供应保障;全市集中供热清洁化比例99%以上,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