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热帖出炉!本栏目由网易新闻北京频道出品,汇集各路鲜辣热评,机智跟帖,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各位易友大家好~本周的热帖又跟大家见面啦!首先我们来关注下ofo小黄车退押金的相关信息:
【退押金?ofo:您前面还有1000万人在排队!】 截至12月18日20时37分,排队退押金用户已突破1000万人。以每人99元计算,ofo需退还押金9.9亿元;若以每人199元计算,那么ofo需要退还的押金总额高达19.9亿元。就算前面有1000万人排队的用户等得起,可是ofo退得起吗?
网友跟帖:
【解说】近日,自小黄车爆出押金难退的消息后,一些用户来到小黄车位于北京海淀区互联网金融大厦五楼总部寻求退款。12月18日晚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天色渐暗,但是排队的人从五楼排至一楼,人数以百人记。
网友跟帖:
19日下午,ofo创始人戴威发布全员信,信中希望ofo员工能够坚定信念,勇敢面对ofo目前面临的困境,同时他还表示要为ofo欠的每一分钱负责,为每一个支持过ofo的用户负责。
ofo押金难退的问题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很多用户在ofo应用中申请退押金之后,时间远远超过规定时限而押金却未到账。随之,网络上开始流传各种ofo退押金的解锁技巧。有扮演外国人对话客服,然后成功收到押金和英文致歉信的,有声称来到ofo总部上门退押金,流程简单且受到热情服务的,显然大多数用户认为上ofo总部退押金的方式更容易操作。
17日一早,众多用户来到ofo总部办公地址: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排起了长队。据AI财经社报道:17日排队三四个小时进入ofo办公室的用户,并不能直接拿到押金,只是登记注册ofo的手机号码和支付宝账号,工作人员承诺在0-3个工作日内将押金退至支付宝账号。但是到18日,再去排队的用户发现规则有了变化,ofo不再承诺退押金的期限,只是说按照登记顺序,逐个退还。
19日下午,ofo应用中退押金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100万人,按照ofo收取的最低押金99元标准计算,需要的现金量已经接近11亿元,而据早期的媒体报道,ofo全部押金规模在36.5亿元左右,由此人们不禁要问,ofo还有钱退押金吗?
戴维在19日的全员公开信中表示要对欠下的每一分钱负责,财经网就筹措退款资金来源咨询了ofo相关负责人,ofo方面给出的答复是: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网友跟帖:
近日,ofo小黄车押金问题引发关注。12月19日,新京报记者获悉,ofo真实融资额为14.5亿美元,其中滴滴共投入3.7亿美元;阿里投入3.4亿美元,另有8000万美元债权,蚂蚁金服投入1.4亿美元。对此,滴滴表示不予置评,阿里与蚂蚁金服未做回应,ofo尚未回复。
除了用户之外,为ofo提供资金支持的股东们可能更加焦虑——若ofo真的走向“死亡”,股东此前的巨额投入将“竹篮打水一场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公开资料显示,创立于2015年的ofo有过近十轮融资,囊括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滴滴、中信、DST、弘毅、Coatue、小米顺为等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
此前ofo对外公布融资总额为20亿美元,但据近期曝光的哈啰单车收购ofo方案显示,ofo各家股东投资总额为13.8亿美元。另据知情人士表示,ofo真实融资额为14.5亿美元。
网友跟帖:
近日,因线上退押困难,大量用户到ofo小黄车公司总部排队现场退押金,今天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表示,ofo小黄车公司出现退押难问题,交通运输部正督促其畅通退押渠道、优化退押流程,加快线上退押进度,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同时让ofo小黄车公司多方开源节流,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交通运输部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关注事情发展动态。
吴春耕表示,共享单车是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的交通运输新业态,近几年来快速的发展,为社会公众短距离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便利选择,对构建城市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交通运输部对新业态始终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积极鼓励支持其规范发展。
从总体上看,目前共享单车行业运行平稳,每天使用共享单车的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
网友跟帖:
关注完ofo退押金风波,我们再来关注下这两天持续发酵的小伙丢失人工耳蜗的新闻:
19日早5点半,来自张家口的李明在乘坐地铁时,不小心丢失了一个人工耳蜗,价值大概20万。截止发稿前,李明的人工耳蜗尚未找到。李明及其姐姐称,希望好心人如在路上或地铁上捡到,能够归还。当时,李明从芳园里北区出门,乘坐地铁经14号线到达金台路换乘6号线,随后在朝阳门站换乘2号线前往北京站。到站后,李明发现他的人工耳蜗已丢失。丢失的人工耳蜗是澳大利亚耳蜗N6,外形看起来像一只黑色的耳机。“东西是定制的,是一个接收器,其他人拿到都没用。这个耳蜗是通过脑部植入的,接收器跟脑子里植入的是相配套的。如果没找到,有可能需要再开一次头颅,把脑袋里面的耳蜗拿出来。”姐姐李女士说,“不算手术费的话,这个耳蜗价值20万。”目前,李明由于没有人工耳蜗,处于全聋状态,已返回家中由父母陪伴。李明在网络中留言:“如果有捡到的,请联系我。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我一定尽我所能感谢!”
网友跟帖:
媒体曝光后,事件持续发酵,20日,家属在警方陪同下前往地铁站调取监控视频:
新京报讯(记者 刘名洋 实习记者 马聪骜)12月20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派出所获悉,当事人的姐姐李女士已于19日报警。20日上午,李女士在警方陪同下前往地铁14号线朝阳公园站调取视频监控。据了解,目前正在前往地铁14号大望路站寻找线索。
李女士同警方前往朝阳公园地铁站调取监控。新京报记者刘名洋 摄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李女士称,其弟弟19日乘坐地铁经14号线到达金台路换乘6号线,随后在朝阳门站换乘2号线前往北京站,到站后发现自己的人造耳蜗丢失,该人造耳蜗大概价值20万元,如果没有找到的话需要重新进行开颅手术。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事后有自媒体对上述重新配置人造耳蜗的花费、人造耳蜗实际价值、是否为厂商营销等问题提出了质疑。李女士于19日22时许发布一条朋友圈称,自己或许对于“开颅”和实际金额的表述存在偏差。
网友跟帖:
【#丢失20万人造耳蜗#进展:姐姐称开颅系自己理解有误,希望大家提供更多耳蜗线索】20日,李女士发布事件的最新进展,称“开颅”系自己理解有误,希望大家提供更多耳蜗线索。
李女士说,“关于开脑袋的事情我再解释一下,之前说的开颅我对医学术语不太专业,造成了大家误解十分抱歉,对于我来说,他的那个手术就是开脑袋。我今天早上问我妈,我妈说我弟脑袋里的东西进过十年了,肯定和肉长在一起了,再次做新的太危险了。”而关于所称的“20万的人造耳蜗”,李女士称,弟弟的手术做于2008年,从里到外的整体费用为17万,“对不起大家,多说了三万,另外他的耳蜗在衣服兜里装着,所以掉了他没察觉。”
网友跟帖:
【丢失人工耳蜗事件 失主家属表示停止人工搜索 感谢热心人士】12月21日中午,“丢失人工耳蜗”搜索事件的发起者李女士发文称,已停止了对人工耳蜗的人工搜索,李明将借用厂商的备用机,直至购买新的人工耳蜗外置机。此外,李女士还对帮助她和弟弟的热心人士及媒体表示感谢。并对自媒体的恶意抨击进行回复,称没有商业合作。
网友跟帖:
好啦,本周的热帖就为大家汇总到这里,我们下周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