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营口市西市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教文体局和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协办的“营口有礼 礼行西市”传统文化礼仪展示活动在创新小学举行。此次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宣传效果显著,为“营口有礼”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营口有礼”活动是营口市委、市政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用“文明礼仪”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特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一项主题活动。践行“营口有礼”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文明健康的传统文化。对此,西市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河海文化是营口市的传统文化之一。坐落在辽河岸边、渤海之畔的西市区,对河海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负有重任,这也是西市区开展这次传统文化礼仪展示活动的初衷。
在本次“营口有礼 礼行西市”传统文化礼仪展示活动中,全场高唱《营口有礼》主题歌,为活动拉开了序幕。活动中,传统文化礼仪的现场展示,内容尤其生动。
营口陈氏面塑第五代传承人陈群先生在现场为大家展示了“营口有礼”主题作品,并讲解了面塑在古代传统节日和礼仪中的广泛应用。营口陈氏面塑的内容与当地习俗息息相关,反映了独特的地域民俗特征,如元宵节时捏面灯是辽南满汉两族共有的习俗,面灯有月灯、十二属相灯、光灯、看场佬灯等。看场佬灯塑造了一个看守场院的老者形象,是辽南地区特有的面灯,表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期盼。
营口著名的诗词作家,市老年诗词协会会长原学玉携夫人张熙琨共同为大家展示了“彬彬有礼、勃勃生机”题字扇面和牡丹花中国画作,并讲解了古人交往中扇面题诗,互相赠送的传统礼仪。从唐朝时,扇子就作为赠送邻国礼品,相互遣大使进行扇文化交流,直至今天扇子仍然是我国对外交流中一个代表性的馈赠礼品;在民间,朋友长辈之间都有送扇子的做法。一般题有诗画的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扇子还作为吉祥、清正、信物、艺术品,赠赐于友人。
营口传统剪纸世家传人靳雪芬老师现场展示创作剪纸作品“营口有礼 从我做起 营口有礼 礼行西市”,并讲解传统文化礼仪和剪纸艺术的联系。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以镂空为方式,裁剪出生动形象的图案,并托物寄语,借用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宋莹川老师和其学生书写多种笔体的“礼”字。并解读从古至今“礼”字在社交中所体现的重要意义。宋老师介绍说,我国是“礼仪之邦”,关于礼,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在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儒家思想中,礼乐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礼尚往来”、以“诚”相待、以“信”相许、以“义”相重,才能真正成就“礼仪之邦”的美名。
活动中,主办方还安排了三位当地知名的茶艺师在现场展示茶艺。通过茶艺展示,让大家体会到“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等礼仪文化内涵。此外,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还在现场准备了礼仪图书供大家翻阅,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在舞台中央“营口有礼 礼行西市”的签字墙上签名留念,以表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敬仰和做文明有礼西市人的决心。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宋岩表示,今年的活动就是将营口西市的人文特色和传统文化礼仪有机融合,赋予营口有礼活动更加多元化的内涵,推动礼仪文化走进课堂、走进西市区百姓中去,使礼仪文化宣传效果更加持久。
展示活动结束后,陈群老师走进创新小学课堂,为孩子们讲述传统文化礼仪。孩子们经过这次活动,对于传统文化礼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